藝術中國

談中國畫的創作規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9-11 17:01:44 | 出版社: 《中國美術》

時 間:2013年6月27日

地 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五層

主 講:王明明

主 題:中國畫創作規律

整 理:周 蓉

王明明

1952年出生於北京, 山東蓬萊人。自幼酷愛繪畫,兒童時期的作品曾到30多個國家展出;曾獲世界兒童畫比賽特等獎、一等獎。20世紀70年代,王明明刻苦學習和創 作,求教于吳作人、李苦禪、蔣兆和、劉淩滄、盧沉、周思聰、姚有多等諸名家,打下 堅實的繪畫基礎。1978年考取中央工藝美院未入學,同年調入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型畫展,曾在北京、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加拿大等地舉辦個展及講學,出版多種個人畫集。現為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 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華海外聯誼會副會 長、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4年他被北京市委授予 "首都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統一戰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講一下中國畫創作的規律問題。中國畫發展到今天,西學東漸到現在已經經歷了100多年。這段時 間對於中國畫的發展來説至關重要,在這個 過程中也産生了非常大的爭論,近現代的中 國畫正是在爭論中、批判中發展的。所以中 國的國學、藝術、中醫在近100年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境遇。但是西方的觀念到中國來以後確實對我們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社會進步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對中國的藝術也産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在我們很多藝術家在反思這個問題,重提國學的重要性,重提中國畫的傳統在中國畫家學習中的重要性。中國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存了幾千年,有一些必然的規律,我們怎樣去抓住這些規律?我們的衣食住行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生活方式逐漸演變,我們沒法抗拒這種文明的交流。我不是民族主義者,但是在這樣背景下,我們怎樣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這關係到中國藝術家對藝術的理解問題。

這個問題比較嚴肅,也比較沉重。20世紀有一些我們熟知的藝術大師,這些大師是怎樣堅守自己的文化立場的?這些人一方面堅持了自己的文化立場,他們很多人都在西 方留過學,但是也在吸收傳統文化。

現在的大部分美術院校主要是教學生 速寫、素描、寫生,並不是西方的就是不好 的;但我想,中國畫的學習應有它自身的規 律。現在學中國畫的人越來越少,有些同學 會很不情願地被分到中國畫係。這樣的教育能教出國畫大家嗎?我們過去在北平國立藝 專的國畫大師都是出類拔萃的。

一、中國畫的意境問題

下面談談中國畫的創作規律。我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現在很多畫家通過攝影、通過電腦就可以把構圖完成,而且完成得很完美。我看了以後特別反感。這樣還要你藝術 家幹什麼?你還畫什麼?你都用電腦完成完了,你還用筆墨畫什麼?沒有了筆墨,也就失去了中國畫特有的意境,藝術家的情感還有什麼用呢?另外,有些作品的尺寸巨大。我覺得這是需要討論的。因為中國畫這個畫 種在一幅畫面上所適合承載的物像其實沒有那麼多。當然,我們有一些藝術家能夠畫出 很好的大尺幅作品,有這樣的範例可是如果讓所有人都畫巨大的作品,甚至畫中人物 的頭比真人還要大,怎麼去表現?這就違背了中國畫的規律。我們看仇英的一張《赤壁 賦圖》雖然只有幾平尺,但是氣象萬千。我們看陸儼少的作品,都是小中見大,體現出 一種意境。

因為中國畫特有的東西是意境,所以我要説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畫的意境問題。我認為中國的藝術,包括文學和戲劇,意境是第一的。我去看博物館的漢畫像石,在東 漢、西漢的時候,墓裏面的畫像磚非常有神韻,在2000多年前就表現了中國的意境,中國的藝術一開始就是和西方完全不一樣的。中國畫的意境是什麼?中國畫的意境要和觀 眾有一定的距離,你需要給觀眾留下很多想像的餘地,就是你的話沒有説完,留給觀眾一定的空間。現在有些人認為課堂作業可以代替創作,幾個模特集中起來就可以,而且津津樂道地説這是創作。至少這是不成功的缺乏意境的創作,和蔣兆和所表現的那種人物的肖像完全不同;蔣兆和的創作是活生生的,是強化了的,是提煉過的,所以他的畫看完才會讓人很感動。

我們要創造中國畫的意境。例如,現在一些花鳥畫的畫面上沒有空白,畫家覺得 這是非常現代的,最時髦的,很有張力。但是張力在中國傳統中有嗎?中國畫講的是 內斂。如果用外國的觀點來改造中國畫, 來評價中國畫會怎麼樣呢?外國人看中國 藝術最喜歡的就是其中的意境,它往往用最 細膩的方式把其他的布景全都代替了,比如 我們現在的話劇和京劇也可以把真騾子真馬搬上來,做得很像外國的歌劇,但這樣中國戲劇給我們的想像餘地就完全沒有了,所以中國人的特殊想像所産生的意境是獨特的。我們展出吳鏡汀的作品時,有一個觀眾在留言本上寫吳鏡汀“不懂透視”,這實在是讓人遺憾的認識。實際上是這位觀眾不懂中國畫的透視。你們看看吳鏡汀的畫,他完全是 按中國人的透視畫的,這個觀眾一定是用西方的焦點透視審視所有的中國畫,他認為這才是最科學的;但是中國畫家不管焦點多麼集中,他會把不同的想像、不同的焦點集中起來,然後讓這張作品看得舒服,能畫出咫尺千里的效果來。當以科學來論證藝術的時候,對於藝術是一種倒退,因為科學原理約束了藝術家的想像力。所以我一直不承認藝術必須與科技結合,有了科學還要藝術做什麼?如果藝術那麼科學,還要科學做什麼呢?藝術想像力就不是科學的,畢加索的畫 就是不科學的,他們要打破科學。

畫中國畫必須要研究中國的意境是怎麼産生的,戲劇、文學、美術、雕塑應該要通 盤考慮,這樣才能抓住中國藝術最根本的東西。

二、中國畫的造型規律問題

造型是西方的詞,我們一直提倡的造型就是西方的造型方法。但是我們中國有自 己特有的方法,2000年前我們的古人就做得非常完美了。古人強調的是整體的生動和 美,非常簡約,只刻出幾條線,但是很有動態;他們沒有古希臘的科學性,但是他們強 調內心的自由。從造型的方法來説,六七千年前,東西方的造型其實是相似的,主要是 原始藝術,但是慢慢地就變成了兩個不同的系統。如果仔細研究從唐代到宋代的造型藝術,就能找到一個中國人特有的造型規律,這個造型規律強調了藝術家的主觀。西方強 調結構、衣褶的美;但是中國人強調線條的 美,弱化了很多結構、衣褶的細節,強調 整體的特點。我們要找出中國特殊的造型方法,用線表現結構、質感,嘗試怎樣用簡單 的線把這些概括出來。我們反過來看,文藝 復興時期的素描很多也都是線。所以我想,我們從東西方對比中可以找出特點來。中國人用一支毛筆描繪大千世界,用一雙筷子解 決所有進餐的問題。我們應該摸清我們自己的規律,我們對藝術雖然需要有批判精神,但我們不能以完全批判的觀點來對待我們的傳統。

《巴船出峽》 吳鏡汀 72cm×81cm 1958年 軸

三、中國畫的寫生問題

我們從1949年共和國成立以後就開始 強調寫生,現在美術界最時髦的方法是“寫 生”和“深入生活”。但我覺得現在“寫 生”變成了一個很表面的東西。我不是説寫 生不好,大家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寫生,我覺得非常好;但寫生是不是中國藝術的唯一方法和源泉?生活中如果不寫生,能不能畫成中國畫,能不能成為大家?有很多歷史上重 要的中國畫家完全是靠自己的記憶去畫畫。陸儼少也沒有很多寫生稿子,主要是靠自己的記憶。蔣兆和的作品非常簡約,這説明我們的前輩非常厲害,以他的記憶力就能畫出 好畫。而我們現在只能對景寫生,甚至只能 用相機代替取景,才能把我們的造型完成。大家要明白寫生是要解決什麼問題,是外師造化,而不是對景臨摹。如果我們完全用西方的方法來理解中國畫的寫生就會成為對景臨摹,沒有任何篩選地把東西記錄下來。其實我們今天已經很懶惰了。古人遊黃山,要到處看,研究黃山的特點是什麼,研究黃山松樹的特點是什麼,他需要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加上對於山的感受,才能畫出來。李可染的寫生,就不是對景寫生,他是對景進行藝術上的再創造,而我們對景是很少動腦筋的。我們去西雙版納、貴州等地,其實我不要求大家一路上需要畫多少,我要求大家去看,去觀察,去體驗,在面對自然的時候去思考。我20多歲的時候一天可以畫很多張,這是一個拼命的階段,只有這樣,今後你才能駕馭筆墨。但是如果你每一天都是這樣,一直處於一個學生的狀態,那麼其實寫生對於你們來説是一個束縛。寫生,應該是在自己的不同階段,解決不同的問題。成功的中國畫大家都是為了繪畫而寫生,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寫生能力才畫寫生的。每一個畫 家在不同的階段都有自己的寫生方法,大家 要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四、中國畫的臨摹問題

中國畫講究臨摹,傳統的中國畫也確實是從臨摹開始的。但是臨摹和寫生要結合起來,有些畫一臨摹就是一個月,我覺得沒有必要,你們要看看吳鏡汀他們老一輩人寫 的記錄,故宮做展覽的時候他去看過很多次,而且背臨,所有的畫法都記在心裏面。我們要研究傳統繪畫整體的精神,陸儼少先生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齊白石、 陸儼少都曾經學習過《芥子園》,都是如獲至寶。以前有觀點認為,《芥子園》是古人束縛我們的一個枷鎖,但我覺得《芥子園》是成就了許多大家的一個範本。這本書中都 是對古人的經驗和樣式的總結,作為一個課本傳播,必然有它自己的道理。例如石分三面,用筆怎樣畫三個面,齊白石的22張《借山圖》中的很多樣式都是從《芥子園》裏面出來的。所以這些東西是我們入門的必修之課,但現在有多少人臨摹過《芥子園》?你們是在什麼狀態下研究這些東西的?是一開始就學的,還是後來自覺去找這個臨習的? 我覺得既然學了,不管早晚,都要臨習。我們不能説不成功的畫家是由於《芥子園》的束縛,它不也成就了齊白石、陸儼少等大家。我們在臨摹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如果我不會畫雲,我就要找出所有前人畫雲的典 范,然後臨習,這些人是怎麼把雲畫得千變萬化?我們20世紀的大家沿襲了這個很好的 傳統,這就是中國畫的傳承。

《杜陵詩意(之一)》 陸儼少  44cm×30cm 1958年 冊頁

五、中國畫的筆墨問題

學中國畫一定要寫書法,書法是基礎, 是決定中國畫水準高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古人將書畫一體作為標準提出來, 如果畫家按照書法的要素做,就會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力。最好的一個案例是吳昌碩,吳昌碩很晚才學畫,以書法入畫,他的線條主要用中鋒,非常圓。我們怎麼理解筆墨,筆墨的規律是什麼?筆墨需要在理解古人經典作品的基礎上再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我們畫中國畫最重要的就是筆墨問題,這個問題也牽涉到造型等方面,如果你沒有造型能力,你的筆墨可能就是空的。好的造型可以很好地表現這個物體,如果沒有好的造型墨也表現不出來,這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很多同學都是畫工筆畫的,比如我們2013年做的于非與陳之佛作品的展覽,這是兩個不同的工筆花鳥畫大家,他們表現出的不同的地域特點和方法,他們的造型和筆墨都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菜根香》 于非闇 中國畫 1942年

六、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規律問題我們老談創新,很多理論家談原創性。其實中國畫很難有原創性。中國畫的特色就 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特色。那麼特 殊的風格是怎麼産生的呢?比如我們寫書法,很多現代的書法家認為書法從二王開始已經走向了沒落,沒有辦法往下繼承了; 但後來為什麼有趙孟 ,為什麼有董其昌? 實際上因為每個人的修養不一樣,性格不一樣,經歷也不一樣,所以産生的書法個性也不一樣。所以才會出現二王之後的書法家。你要原創你就做當代藝術。例如西方的交響樂和室內樂是完全按照規矩走的,差一點都不行,西方對於西方傳統音樂是有嚴格界定的。例如都是在演奏巴赫、貝多芬的作品,但是指揮不一樣,每一個指揮家的理解都不 一樣,細節都不一樣,風格也不一樣;但是 這些不一樣是在一個框架內的

七、中國畫的修養問題修養是中國畫裏面非常重要的因素。20世紀的中國畫大家哪一個人修養不高?如果修養不高必然不能成為大家。畫家的養必須要有的,因為中國畫與中國國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是20歲、30歲、50歲時候的不一樣。所以中國畫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大器晚成的,有人八九十多歲的時候畫得造型能力可能不好,但是境界好,這是在綜合的基礎上昇華,在偶然和必然的關係上昇華。例如老中醫還有戲曲,也是一樣。不同時間段會有不同的修養,中國畫、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必然和偶然形成一種聯繫、一種自然的老到。修養是支撐一個畫家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要素。我們現在看畫可能是看幾眼就過去了。而古人看到一張好畫,會反覆看,看幾天幾夜不睡覺,古人用自己的心性與自然交流達到的境界是我們現在的人無法理解的。

 

下一頁新中國美術出版事業的開拓者 ——記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一任社長薩空了上一頁視覺方式簡述——視覺經驗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201401期
· 戰爭與幻想 ——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版畫世界
· 收藏曆史與文化(六) ——維天之命,玉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 新經濟下當代壁畫發展的新策略
· 淺談中國元素在當代網頁設計中的應用
· 畫幅大小與畫面效果
· 兩種畫派和一種以偏概全的畫派觀 ——讀周積寅先生《中國畫派論》
· 視覺方式簡述——視覺經驗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 談中國畫的創作規律
· 關於藝術品金融化的再思考
· 中國藝術金融的野蠻生長
· 藝術金融亟待學理性和政策性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