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節:究竟是誰的節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08 22:05:50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編者按:現如今,雖然當代藝術在二級市場中的反應依舊慘澹,沒有太多起色,但卻無法阻止各種名目的藝術節、雙年展在全國範圍內多點開花。市場歷來都是一個整體,一級市場的繁榮是我們願意看到的,但如果這種繁榮只是停留於事件的本身而無法實現更好的利益擴張,仍舊只會是背上了一個虛假繁榮的外殼。

藝術品市場作為一個小眾市場,其連鎖效應的明顯性無需贅言。在整個利益鏈條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脫節,都將會令這一原本就不大的盤子變得更加脆弱與易碎。在藝術品交易市場自2012年下半年陷入調整之後,二級市場作為國內藝術品交易歷來的“龍頭”,受到的負面影響之大比之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一片慘澹的交易數據當中,整個藝術品市場迅速陷入了再度的迷茫與混亂之中,而此時觀望情緒的加重也無疑令原本就不堪重負的藝術品交易市場雪上加霜。

在艱難地度過了一個頗為灰暗的2012年之後,2013年的藝術品市場還是在無數堅守者的努力之下挺了過來,春季拍賣市場的平穩有效地止住了整個市場的下滑趨勢,但也僅限於此而已。或許正是市場行情繼續下跌的停止,讓很多原本對市場失去信心的人選擇了回歸,而這種回歸早就在本季秋拍中現出端倪。

二級市場的穩定給市場帶來了信心,但這種信心只限于二級市場,對於一級市場而言,難關依舊存在。

藝術節?還是藝術結?

不知從何時開始,國內在涌現美術館興建熱潮的同時,還颳起了一股舉辦藝術節、雙年展的“旋風”。798藝術節、798雙年展、宋莊藝術節、上海雙年展、成都雙年展、重慶雙年展、藝術長沙、廣州三年展、連州攝影節、西部雙年展等名目繁多的藝術節、雙年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時間,所有跟藝術有關的一線、二線城市都開始蠢蠢欲動,舉辦屬於自己的藝術節或是雙年展,大有群雄並起、烽火連天之勢。而在這種放眼望去儘是藝術節、雙年展的新格局之下,“一座城市如果沒有個把藝術節、雙年展,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説自己是藝術城市”。縱然是在當前國家提倡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之下,文化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形而上的表達,變成了産業,成為了城市的新名片,但也要結合自身條件,進行因地制宜的發展,而不應該一味的盲從跟風。

就算是如今在藝術領域發展較為成熟的城市,那些由來已久、創辦多年的藝術節、雙年展也只剩下了看上去光鮮亮麗的外表,實際上已經困難重重。

北京作為國內藝術品交易與創作的重要基地,開辦多年的那些藝術節與雙年展也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變得舉步維艱。以“798藝術節”為例,其前身為由民間資本創辦于2004年的“大山子藝術節”, 2007年由民辦轉為官辦,由798藝術區建設管理辦公室作為主辦方,名稱也由原來的“大山子藝術節”改為“798藝術節”。資金方面也隨之從原本的民間資本自主籌資變成了由政府機構出資。

2013年,798藝術節照常舉辦,但業內人士的感覺是一年不如一年。雖然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最終的參觀人數再次創下了歷年來的新高,但熟悉798發展歷史的人都知道,如今的798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798藝術區,更像是一個休閒娛樂、旅遊購物的大賣場。園區內各種商店、咖啡館、餐飲店雲集,畫廊也逐漸變成整個園區的附屬,甚至成為了形象代言人,其作用就是告訴來到這裡的人:這裡還有藝術品可以看、可以買。

798藝術節由民辦改成官辦,雖然資金壓力不復存在,但往日的自由與先鋒性也隨之漸漸淡去。

2013年宋莊藝術節

    與798藝術節的命運不同,原本一直都是官方舉辦的宋莊藝術節今年脫去“官辦金身”,重回到民辦行列。但近年來一直困撓著宋莊藝術區的文化創意産業轉型問題以及藝術區拆遷問題也在重回民辦身份後變得更為突出。其實從近兩年宋莊藝術節的尷尬局面就能夠預見到今日的窘境,原本計劃到11月15日結束的宋莊藝術節在還未期限就草草收場:臨街的作品在接受了無數的塵埃洗禮和漠視之後統統消失,早年間小堡廣場和宋莊街道上隨處可見藝術品的盛況也就更加無從談起。在給參展藝術家以及策展人平添幾分尷尬的同時,冷冷清清的藝術節也痛快地扇了曾放出豪言壯語的藝術節策展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在藝術節籌辦之初,今年藝術節的總策劃王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策展團隊的理念是,由宋莊舉辦自己的藝術節,而不是由其他人從外部移植而來,辦一個與生活工作在宋莊的藝術家沒有任何關係的藝術節。”藝術節的純粹度的確得到了保證,90%以上的參展者均為生活在宋莊的藝術家,也確實呈現出真實的宋莊藝術生態現狀。只不過,這個現狀呈現得有些慘烈: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援,藝術節沒有盛大的開幕儀式,也沒有往年趨之若鶩的觀展人群,有的只是一群自娛自樂的理想主義者,一群在現實面前不知道“什麼是現實”的“世外高人”。

藝術節缺錢?找土豪啊!

就在眾人為如今的798藝術節淪為了一場固定的娛樂演出,以及為宋莊藝術節的消沉而傷感不已的時候,當年猶如“黑馬”一般高調殺入藝術界的“藝術長沙”卻在時隔兩年之後再度高調亮相於湖南。旨在將藝術節做成一個全國性藝術品牌的“藝術長沙”在今年10月19日如期開幕,以周春芽、郭偉、丁乙、向京等藝術家領銜的第四屆“藝術長沙”由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廣播電視臺和湖南省文物局共同主辦,主展覽場地為長沙市博物館。據本屆“藝術長沙”參展人譚國斌介紹,“場館是我最頭疼的問題。湖南這個地方,常常説湖湘文化,可是這麼一個大省,沒有省美術館,也沒有長沙市美術館,省博物館裝修,我們最終改到長沙市博物館。建築是文革期間的,還挺有意思的,但就是局限性很大,雖然有兩千平方米,但能用的空間有限。”幾番權衡之下,長沙市博物館得以首次為當代藝術的大型展覽敞開大門。

雖然今年的“藝術長沙”將往年的“收藏家年會”轉至岳麓書院,但總花費依然超過了當初的預算。600萬元人民幣的預算經費雖然無法與當年成都雙年展的過千萬相比,但在今年藝術節投入普遍縮減的大背景下,“藝術長沙”600萬的高投入還是令人感到驚訝。不過較之於同樣由譚國斌出資並策劃的“2009藝術長沙”中出現的京湘包機“藝術飛行”壯舉,今年的“藝術長沙”多少還是顯得“寒酸”了一點。缺少了當年的“飛機上的發佈會”,今年的“藝術長沙”不管是在媒體關注度方面還是業內反響上,都已經無法與當年的聲勢浩大同日而語。多少有點走下坡路的“2013藝術長沙”雖然在展覽規模上與往屆類似,但分割出去的“收藏家年會”在眾多拍賣巨頭的鼎力支援下,還是搶走了很多關注的目光。

“藝術長沙”雖然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停滯,但持續性的大資金投入依舊聚攏了不少人氣,這也給漸入“死迴圈”的國內其他藝術節提供了不錯的參考樣本。在投入資金相對匱乏的當代藝術節看來,尋找政府機構的支援固然重要,但找一個肯一直陪伴當代藝術前行的“土豪”無疑是當前更為重要的任務。

別讓藝術節淪為當代藝術的心結

當代藝術的崛起催生了藝術新貴階層,從藝術家到藝術機構再到收藏家,當代藝術在短短的10餘年間締造了眾多新的富有人群,但他們在成功地摘取了當代藝術結出的“碩果”之後,肯回過頭繼續栽樹的人卻並不多。經營副業、跨行業經營乃至轉行的事例越來越多,而不抱任何功利目的支援當代藝術的人群數量明顯減少。當代藝術雖然在市場中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這樣的成功畢竟只是少數人的成功。一個藝術門類的興盛,不能只靠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群,而應該著眼于整個領域的健康發展。

藝術節作為當代藝術的特有産物,本應該為當代藝術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而如今,隨著市場重心的調整,原本熱鬧的藝術節開始變得冷清,甚至被一些藝術選秀以及藝術評選活動搶去了風頭,實在不能不讓人搖頭嘆息。藝術節是當代藝術的節日,不管她在哪舉辦,都應該是一場當代藝術的集體盛宴,而不應該變成固定的、毫無新意的表演。別讓曾經熱鬧的藝術節變成今日藝術家的一大心結。

(文/本刊記者 王寧)

下一頁在“罵戰”中變革的中國當代藝術上一頁從趙無極《抽象》破紀錄看四個市場現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八十一期
· 從趙無極《抽象》破紀錄看四個市場現狀
· 藝術節:究竟是誰的節日
· 在“罵戰”中變革的中國當代藝術
· 中國古董珍玩拍賣市場受熱不均
· 誰在以水墨的概念騙錢?
· 2013拍場的變化與機會
· 藏家拍場的明爭與暗鬥
· 宋莊“小産權房”的抉擇
· 文獻研究之路還有多遠
· 指數漸欲迷人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