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前後,已經出現了當代水墨在藝術市場就要點燃的苗頭。2012年“新水墨”在市場中所呈現出來的蓬勃,可看做是這種勢頭的延續或者加速。
究其原因,應該與2008年來,中國藝術市場中當代油畫所表現出來的疲軟與重新洗牌的局面不無關係。從藝術市場本身的起落變化規則來看,藝術品版塊是有“輪漲”規律存在的。其他藝術版塊的回落、整理必然會刺激市場去尋找更加新鮮的標的。由此來看,“新水墨”版塊的興起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所有的藝術品不可能永遠的瘋漲,總會有起有落。例如拍賣行就會去尋找更新的藝術品去吸引市場的關注。在2007年前後,市場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油畫領域,而不是水墨,主要是由二十年以來西方資本與藏家所造就的。 但到了今天,全球藝術市場出現了大的轉變,西方由於受到金融風暴的席捲,使原有的購買力大大降低。亞洲與中國本土藏家在全球市場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當審美判斷的標準掌握在中國人手裏的時候,全球拍賣行與畫廊當然會去尋找更多符合東方審美需求的藝術品來迎合未來更多藏家的喜好。“新水墨”就是這麼一個符合這個要求的種類,它既符合中國傳統美學的品味,又包含了許多對當下時代社會生活的體會,於是2012年以後自然出現了這些所謂的“新水墨”專場。
作為一個藝術市場的觀察者,見過了藝術品的漲跌起伏和市場變遷,我以更為理性的心態來看待這種表面的“火”——其實這現象只是市場一個新領域、新版塊的一次啟動而已。我反而對這種熱度的背後有著隱憂。
首先,所謂的“新水墨”的學術梳理至今並沒有清晰的脈絡與定論,每個群體對所謂“新水墨”、“當代水墨”、“實驗水墨”、“新文人畫”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因此各個拍賣公司在專場中所選擇的藝術家的差異還是挺大的,除了幾個有開創之功的人物外,其他不同類型與風格的畫家非常多。這種學術定位的模糊與學術共識的不確定性,容易造成藏家與市場的無所是從。情況再發展下去,最終資金盲目流向不對的標的,造成價值與價格的背離,那對市場絕非好事。其次,如果所有的藏家與資金一下全快速涌向“新水墨”版塊,勢必造成“爆炒”的現象,那就再重演一次當代油畫市場的慘痛結果,殊非好事。
“新水墨”出現二級市場的時間還太短,處於市場的初升階段,近期後勢還需要觀察,但值得藏家在這個處於上升趨勢的板塊,依自己興趣長期分批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