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跨越南北的藝術生涯———訪藝術家王璜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5 11:20:15 | 出版社: 《藝術蟲》雜誌

秦德寶:準業餘的藝術家狀態,是否就是那種傳統文人所具備的特點呢?

王璜生:我想也許是,一談到這一點,很多人會談到文人狀態、文人畫的狀態,我恰恰認為文人畫應該是多種視角來談論這個問題,不是説固定化就是好的,很難説是好還是不好。如果説文人畫提供了一個抽查研究中國文化的方式,但是恰恰對藝術的本體方面帶來另外一種作用,甚至可能是副作用。那麼中國藝術為什麼最後會走向一個過於簡單化、過於形而上的東西,難道可能跟我們長期準業餘狀態文人畫有某種關係,但是恰恰準業餘狀態應該是藝術創作非常重要的心態表現,相對是非常有意思一種藝術精神的延伸,但是對於藝術語言,藝術本體方面它可能又是某種制約,因此不能説文人創作心態就是好的。

秦德寶:關於您在百雅軒的個展,給它命名為《後雅興》,這是您親自命名的?

王璜生:是我突然出來的説法,跟殷雙喜也探討過是不是可行,他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理解,最後就確定下來了。開始説的時候,也沒有想那麼多,只是想出來比較好玩一個名字,但是這個名字出來以後,經過殷雙喜的演繹,也經過其他人的演繹覺得是個挺有意思的話題,可能是針對一個所謂中國傳統文化雅興的問題,針對後時代的問題,現在我們談後社會時代,後政治時代,後文化時代,後邏輯時代,後人類時代,大家都在談“後”的概念,這些問題都在製造出一些新的説法,而且我們所處時代也是非常豐富的,這種豐富的多元的龐雜的時代裏面,我們心中固有的文化雅興或者説曾經有的跟傳統連接某種其他的東西,大概是這麼樣的。

秦德寶:殷雙喜老師將您的藝術創作分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創作不管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的變化是非常大的,但是它又有內在的聯繫,請談一下關於這三個階段的創作體會,比如説,你的生活,還有在不同的地方感受。

王璜生:有關三個階段,你可以參考我這個展覽後記,稍微談了一下,在廣東畫院的時候,算是一個專業的畫家,我從93年左右到了廣東畫院。其實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最早的作品是94年的“天地•悠然”系列。因為我是在南京讀書,對江南文化還是有某種興趣,而且讀的是史論,那麼對文化史方面有了比較多的一些了解。心裏面對江南文化,對傳統文化有另外一種情節,那麼這種情節一直在考慮如何去表現,將這種情節畫出來,將這種情感畫出來,那麼最早在南京藝術學院的時候,我就畫了“故鄉”,從“故鄉”畫到了“天地•悠然”,那麼“故鄉”最早畫的是比較寫實的,畫書齋,老房子等。後來又開始走向抽象或者符號化一點,將這種結構打亂,將很多內容變成符號然後重新進行一個組合對話關係等等,構成新的表達方式。那麼後來就變成“天地•悠然”這些作品。到此相對定型了。這次展出有我97,98年畫的有色彩的“天地•悠然”,我原來“雲夢”系列,開始從“天地•悠然”到“雲夢”跟夢的東西,大概有這樣一個過程,那麼這組作品因為是相對穩定的創作環境,思考東西也是比較多,在那個階段想表達對中國文化的一種介入甚至是挖掘或者是批判或者是重構這樣一個感覺裏面去做作品,想的比較多。96年中期去了廣東美術館之後,開始轉入一個比較忙的狀態,“天地•悠然”也沒有怎麼畫,也沒有那種特別的心態了,後來慢慢輕鬆一點畫一點花了。畫一些花是自己比較能夠信手拈來的,比較熟悉怎麼去表現這種花。我更加希望表現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花,而不是説像傳統繪畫裏面的花、特殊構圖之類的。但是我更喜歡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比如一個花瓶插幾支花、一個桌子、一個窗簾等等,就是非常親切的現代日常生活裏面能夠經常接觸的,而且像這樣一個圖式出來的相對跟人家不太一樣,不會老是重復。

《遊·象系列23》,紙本,70x70cm,2012副本

1  2  3  


下一頁大意象•大境界•大神韻——周韶華談于大偉繪畫藝術上一頁“中國真正的當代水墨很少”而“西方還沒有發現”——對話阿克曼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蟲》第十一期
· “水”與“染”,現代水墨畫的筆墨深度——專訪劉驍純
· “觀念”水墨:介入問題之中——專訪王林
· 實驗性水墨,“民族寓言”的一種書寫——皮道堅專訪
· 當代水墨的時機到了——對話賈廷峰
· “中國真正的當代水墨很少”而“西方還沒有發現”——對話阿克曼
· 跨越南北的藝術生涯———訪藝術家王璜生
· 大意象•大境界•大神韻——周韶華談于大偉繪畫藝術
· “水墨” —— 作為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思考和觀看方式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