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設計,藝術與生活的“混搭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04 17:01:10 | 出版社: 《藝樹》雜誌

時下,“混搭”作為一個時尚詞彙,充斥于耳邊。“混搭”一詞,來源於專有名詞“Mix and Match”,指將不同風格、不同材質、不同身價的東西按照個人口味拼湊在一起,從而混合搭配出完全個人化的風格。在我們看來,混搭就是不規規矩矩穿配衣服,不一板一眼地去創作藝術,不平平淡淡地做設計……“混搭派”需要的是“跨界”所帶來的“出位”效果。

現實生活中,人們在獲取方便快捷的同時也要接納附加其中的空虛、疏離與焦慮。消解這種不安的“不二法門”就是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從一個茶杯、一朵花去探尋其中的藝術感。顯然,設計在藝術與生活之間搭建起一個寬闊的橋梁,它所帶來的藝術感最容易被大眾所接受。不同的設計師用不同形式的作品闡明瞭自己的藝術主張並試圖能影響、激發和啟示接受者的想像。概念與形式上的混搭,為藝術在生活中的呈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談及藝術、設計、生活之間的關係,來自白盒子藝術館館長孫永增的觀點是有意義的:藝術是“無用的”,設計是“有用的”,生活既需要有用,又需要無用。而史湛銘站在一線設計師的角度又做出了這樣的解釋:“潤物細無聲,藝術要與生活接軌要求設計師更深層的美學體驗,設計師要結合每個人不同的生活作出相對應的美的形式,慢慢去感染使用你設計的這部分群體,從而輻射更廣的範圍。”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的觀點,但不得不承認,藝術、設計與生活之間的界限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他們之間有著剪不斷的聯繫。藝術家杭春暉認為,設計更偏向強調“行銷訴求”的效果,而藝術更偏向強調“視覺表達”的效果。設計有時候可以看成一個計謀、一種策略,當然它也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本質是同源的。

傳統的設計品的關注點多放在設計、製造和保養之上。然而今天,設計産品在完善其藝術性的同時更加強調“低碳生活”的概念。當下所需要的設計,是要給予環境與利潤、功能、美學、形象等傳統的工業價值相同的地位。當下所需要的設計,是在完成它的使用價值的同時將藝術性最大程度地展開。藝術家顏開認為,設計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好的設計不但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同時也承擔著引領大眾審美意識的社會責任。

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的生活就是一門藝術,每個人的生活都像是一件無法複製的藝術作品。當下,藝術與時尚之間的碰撞已經不再新鮮,藝術與生活的結緣才更讓人心動和神往。設計,便為藝術在生活中搭建了一個舞臺,或許當置身於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感受時,人們已經很難界定,究竟它是來源於藝術的魅力還是因生活的呈現而變得更加璀璨奪目。藝術與生活,其實原本就為一體,沒有藝術的生活勢必變得索然無味,失去生活的藝術也將變成空中樓閣。

藝術與生活正以多種的手段和豐富的面貌實現著跨領域的不斷合作,生活與藝術的關係變得妙不可言。

下一頁張琳:身體的表像上一頁為設計師打造一個“家”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樹一月刊
· 成長,向著暖——邢曉靜繪本漫畫賞析
· 為設計師打造一個“家”
· 設計,藝術與生活的“混搭派”
· 張琳:身體的表像
· 張天幕:最大限度提煉藝術的純真
· 凝視,從生命出發
· 自由表達 突破邊界——高艷津子專訪
· 趁早出名或大器晚成
· 張文榮:不能説的秘密
· 青春試驗場
· “景”與“境”的冥想——讀韓朝山水畫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