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周家麗 上世紀70年代出生而堅持畫畫到現在的畫家多是靠著對藝術純粹的崇尚才能成功的,時代的烙印打在他們心裏自然也就落在他們的畫面上,所以順著這條脈絡我們很容易了解那個年代畫家的創作路程。然而當這個定論在釋讀張天幕作品的時候卻碰壁了,理由無他:行不通。解讀張天幕的作品,或者不應該用“解讀”一詞,觀者只需打開自己的內心與之直接對話,張天幕把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思想糅雜進畫面中,構成一個畫面呈獻給觀眾。她的畫面中有小女孩、小熊、蝙蝠、貓等動物,好像是包含了大部分兒童故事書中的主角,很純真。但純真是有力量的,它們只是有時候會裝扮成無辜而虛幻的樣子,就像張天幕畫中的小熊、貓等,幾天不見,似乎就變得有點小邪惡、小奸詐,將我們好不容易掩蓋住的“醜事”揭露出來。其實認真思考一下,改變的哪是畫裏面的人呢,只是畫外人們的心境。 藝術家的自畫像嗎? “畫面中小女孩的原型,我覺得都是畫我自己。畫面中如果有人就都是一個人,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出於一種孤獨感;如果畫面中出現兩個以上的人物,我還在考慮怎麼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之間該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而這種狀態目前我還沒確定,所以畫面中暫時還是孤單的一個人”。 張天幕的畫中,幾乎總是住著一個小女孩,小女孩臉上表情有點“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感覺,透出一縷看不清、摸不著的神秘感。因此一時間真找不到一個恰切的詞形容她畫中主角的情緒,憂傷、喜悅、高興都不合適,她似乎只是畫面中一個淡然思考的小女孩。張天幕的作品基調淡雅卻不失風情,內容簡單卻不單調。在生活中,張天幕是個瘦小卻有耐性的女子,她可以堅持畫上八個小時,筆耕不輟,堅持探索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她在創作上追求不斷發現自己、挖掘自己,她想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通過藝術的衡量與檢測,自己還能成長多少,前進多少。她説,“這個追求並不站在美術史或者藝術的角度,我只是從我自身出發。”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喜歡大家透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審美來解讀我的作品,非常有趣,甚至我認為誤讀是一件特別好玩的事情。有一個喜歡我作品的朋友告訴我,看我的畫在不同的狀態下會得到不同的解讀,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作品仿佛能隨著人的心境轉變穿越時空,這是很神奇的。所以我很歡迎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的作品”。 用“意識流”一詞可以很好地解釋張天幕的創作。所謂意識流指的是思維的不間斷性,即沒有“空白”,始終在“流動”,意識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張天幕對畫面所營造出來的氛圍是在不自覺的意識驅動下完成的。思想就像水流一般一經形成就勢不可擋,它潛伏在藝術家身體內的各處神經中,畫筆提起、揮筆、落筆,畫完成,一步步積攢下去,所謂的系列完成了。所以觀者即使是看過張天幕同一作品後,過一段時間再看感覺又變了。可以説張天幕作品中的所有形象,都具有多面性,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下,它們會有不同意義,這就是有的人在不同時刻、不同心境下看她的畫的感覺也隨之不同的原因。張天幕畫中的主角隨觀者的心境而動,她説:“貓頭鷹也因此變得時而狡黠時而可愛,這很有趣。” 永遠跟別人不一樣的張天幕 張天幕的作品放在早幾年的798 藝術區頗有種特立獨行的感覺。因為彼時,中國當代藝術被政治波普與卡通時代包圍,798 藝術區的畫廊展出的作品也大都是這些面貌,人們的心境像是被鎖定在一個諷刺政治與嘲諷社會的牢籠中。張天幕的畫出現在其中,讓人的眼前一亮,眉頭放鬆,放開所有矜持,慢慢欣賞。 張天幕早前的作品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標題。其實一幅作品的標題很少有人會去在意它的存在意義,很多時候它只是一個象徵性的展簽被貼在作品周圍,孤立存在。觀賞完張天幕的作品,會不由自主地想要看一下該畫的標題,這不僅是驗證自己是否真正讀懂了這幅畫,更是想要了解作者的想法。張天幕的畫,名字取得簡單易懂,像是未經思索脫口而出。像她之前的一些系列名字:“別讓我失望”、“馬上回來”、“請你再説一遍”、“是我的”等,標題即成為解釋畫面的手段同時也成為她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説她想要一種親切感,作品的標題簡單易懂像是對話一般,讓人很容易就拉近了跟畫面的距離,標題是對畫面最好的解釋,這樣簡單易懂的標題讓人不會産生晦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