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凝視,從生命出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04 16:48:04 | 出版社: 《藝樹》雜誌

凝視,從生命出發

對於舞蹈,我們要了解的太多,它與我們的生活、生命有著形同呼吸的關係。從尋常意義上,中國人(漢族是其主體)是個害羞的民族,我們並不擅長舞蹈,因而構成認識障礙。《藝樹》以北京現代舞團的最新舞劇《二十四節氣-花間十二聲》為例,展開關於舞蹈的細節,這樣的呈現也許能拉近我們和舞蹈之間的關係,給我們被禁錮的身體以啟發。繪畫和舞蹈同屬藝術的門類,兩者之間的關係卻很難用短短的篇幅闡釋清楚。將兩者從不同方面做個簡單的對比,是對視也是對話。這樣的方式無法給繪畫和現代舞帶來多少改變,但是能讓讀者産生些興致,就是我們的目的了。

只要你活著,只有你有心跳。

每個人都會,只因你慌張著成熟,你忘了。

每個人都會,只因你熱衷於模倣,你丟了。

其實,我們都是藝術家。

表現:時間與生命

高艷津子(舞者):《花間十二聲》是以“二十四節氣”為內容的。“二十四節氣”在我看來是很舞性的,它總是在變化,而變化本身就是身體動作的瞬間呈現,這樣來看,大自然就是變化中的身體動作,它就是在舞蹈。

當表現不同的季節時,我會讓身體和情感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當春天來臨,天地萬物開始復蘇、伸展,這時舞者會表現出的是伸懶腰的動作,此時舞者要表達的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

年,因為,此時的大自然就像一種初戀的狀態。

到了夏天,萬物變得飽滿、成熟,此時人的身體也是飽滿並且充滿慾望的,這時的舞者呈現出一種濃烈的愛意。

秋天的到來,會伴隨一種淒涼感,這時人的思戀情緒也會隨之蔓延,所以舞者的身體在這時候會變的比較孤寂、多情、多愁善感,整個狀態會變得很具有儀式感。比如為表現立秋節氣,我做了一段儀式,來表達一種思念之情,因為這個節氣跟七夕、中秋帶著思念的節日挨得很近,所以我就把表現秋分的場景設定成:用兩把橙黃色的扇子代表月亮,當兩把扇子會合在一起的時候表示滿月,在這樣的月光下,來演繹人間纏纏綿綿的牽連之情。

陳紅波( 畫家):

我在畫面中用保持與現實的距離來表達時間。當下發生的很多事件被直接呈現出來,導致我根本來不及把它們完整消化掉,只能隔一段時間或者有一定空間時再看,時間讓我跟過去的現實拉開距離。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糅雜著自身情感和過程中的感悟,過去的事件就可以被加工為自己的藝術語言。

以節氣為主題的畫,我用一些家庭中常出現的物件來表現。比如《立秋》,源於我有一次秋天時節回家,父母開始收拾掉一些電風扇之類夏天消暑的物件,所以在《立秋》中我畫了一個模糊了的電風扇的影子,我想通過這些家庭場景中司空見慣的小家電,來表達我對時間的解讀。在畫面中表達時間,一方面是記錄堆積在過去的點點滴滴;另一方面,我通過半透明的材料讓畫面呈現出一種朦朧的狀態,用這種特殊的處理方式來表示時間一層層疊加留下的印記,記錄時間流走的過程。

載體:身體的意義

高艷津子(舞者):舞蹈是一種詩性的表達方式,所以它的意境都是詩意的,流動的。我很在乎身體在空間中“畫畫”的觸覺。我把身體的舞動想像成是畫筆在空間畫畫時落下的筆觸,這是我跟畫的對話。舞者要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去躍動,對我而言,我尊重我本身的真實感受,當我尊重我本身的時候,我舞蹈裏面流動出來的才是有品質的動作。

李玉文(畫家):我想要通過女性軀體來表達一種寓意,因為女性身體本身來講就代表著孕育,她就好比是水、土地,畫女性身體跟男性身體最大的不同是,女性身體代表著重生及創造新生命。所以我喜歡放大女性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把它拉到一個極近的距離來觀看,就像是被放大的某一鏡頭,這是我的繪畫語言表達方式。

空間探尋:“我”在場或不在場

高艷津子(舞者):現代舞者一生都在追求一種更自然、更本真的狀態,在這種狀態引導下,舞者才能找到更真實的舞蹈方式。而在創作過程中,我會隨物賦形,比如我會想跟大樹、石頭甚至是水在一起時要怎樣跳舞,同樣我也會把自己想像成要與自己跳舞的那棵樹、那塊石頭、那汪水;相反,當面對作品時,我會把大自然擬人化,會去思考如果這些花花草草是人的話會是什麼樣子,而不是把自己想像成是花草的樣子。雖然結果可能會很相近,但是來源不一樣的。把大自然放在第一人稱去思考,試想花、狐狸、大樹如果是人會是什麼樣子呢?把它們想像成人,會讓舞蹈更加真實、自由。

張文榮(畫家):我畫面中的景觀主要跟我的記憶和經歷有關,它不一定將以前真實還原,但它們一定是勾起了我以前的回憶。

選取的風景勾起了以前記憶中的畫面,被放進畫面中時又沾染了現在的情緒,它們在講述著我過去的故事。我畫的雖然是風景,但表達的其實是人本身的一種情緒、狀態,而那個人可能就是我本身。

跨界的話題近年風生水起,打破原既定的可能,讓本被框定在不同領域的元素碰撞,迸發出新的意想不到的火花,跨界就像哈裏•波特手中的魔法,一切都可改變,這對於充滿想像力的藝術家們來説極具誘惑力。

結果可以想像,但過程卻絕非易事。跨界,首先要有“跨”的基礎,然後才可以談可能;其次不同領域的人要站在統一語境下向相同問題出發,對於個性獨特的藝術家來説,跨界合作時更需要彼此的理解與溝通,這時候能夠站在宏觀角度,統籌各環節運轉的策劃人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跨界才不會盲目與無序。

但是,我們都堅信,任何一種新事物的誕生,都是突破邊界後的結果。只有讓一切不可能,我們的未來才會有可能。

下一頁自由表達 突破邊界——高艷津子專訪上一頁張天幕:最大限度提煉藝術的純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樹一月刊
· 成長,向著暖——邢曉靜繪本漫畫賞析
· 為設計師打造一個“家”
· 設計,藝術與生活的“混搭派”
· 張琳:身體的表像
· 張天幕:最大限度提煉藝術的純真
· 凝視,從生命出發
· 自由表達 突破邊界——高艷津子專訪
· 趁早出名或大器晚成
· 張文榮:不能説的秘密
· 青春試驗場
· “景”與“境”的冥想——讀韓朝山水畫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