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辛欣 周家麗 觀察近幾年的展覽、拍賣等活動,青年藝術家有著大好的市場前景。如何憑藉敏銳的嗅覺尋找下一站星後,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換言之,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標準去衡量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好壞? 在這群尋寶者中,有些人毅然放棄了“錦上添花”的機會,而選擇了“雪中送炭”,對像是想要在這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的青年藝術家們。類似“青年藝術家扶持推廣計劃”、“青年藝術100”、“2012之舟:‘富隆杯’當代藝校大學生提名展“、“首屆CAFAM 未來展:亞現象—中國青年藝術生態報告”等,只是再一次證明了青年藝術家的備受寵愛度。青年藝術家們似乎以他們極其張揚的青春個性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代藝術的“場”。青年藝術家到底該如何應對市場帶給他們的挑戰?本期《藝樹》採訪林犇、房方、朱小鈞、章燕紫,看他們是怎麼看待青年藝術家與市場的“對弈”。 是真金就不怕火煉 林犇,築中美術館創始人,建築師。 林犇是築中美術館的創始人,“天天向上——2012 築中美術館年度名師提名展”讓藝術圈認識到了築中美術館對於當代藝術不遺餘力的推動態度。談及收藏藝術品的標準,林犇提到美術館的“六字方針”:積極、嚴肅、經典。他認為積極進步是一種審美取向,嚴肅認真是從藝為人的態度,經典永恒是歷久彌新的人文精神。具體講作品首先要具備形式美,再次須有內涵美,最後在表達技巧方面必須是成熟的。藝術品要能打動人才是真的成功,收藏作品時首先要看它是否能夠打動我自己,其次看作品是否具有普世的美學價值和社會責任,就是説既要打動人,也要具備社會效應。 “天天向上”展覽在挑選參展藝術家時,是通過名師推薦和美術館自己發掘的互動方式進行的。美術館崇尚“尊師重道”的師承理念。“師承傳授制”的教學方法,在我國美術教育中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這不僅是堅持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價值觀念,而且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關於藝術市場,林犇認為應理智看待其作用。藝術市場是一個煉金廠,藝術家進來能不能適應跟以後成功有很大關聯。真金不怕火煉,物質誘惑不見得就全是壞的一面。噪雜的環境下,好的藝術家會變得更加多思、多慮,眼界更加開闊。在這個過程中,能經受住考驗的才是真金子,有經歷的藝術家將來才有可能成長為大藝術家。 談到跟青年藝術家打交道的感受,林犇説,“天天向上”是針對青年藝術家策劃的展覽,築中美術館關注、欣賞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願為他們提供學術展示和交流活動的良好平臺,通過展覽將青年藝術家聚在一起,也有助於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但這只是外因,成功與否還是取決於他們自身。
藝術家的成功是自我教育的結果 房方, 星空間創辦人,現為星空間藝術總監。由他策劃展覽《下一站,卡通嗎?》、《壞孩子的天空》等,推出了韋嘉、陳可、高瑀等知名當代藝術家。 談青年藝術家的相關問題,房方永遠是不可能繞開的人,甚至有媒體稱呼他為“藝術家的星探”。卡通一代的推出讓房方成為了藝術圈“家喻戶曉”的人物。一直以來,房方認為選擇青年藝術家的標準是不斷變化的,好的藝術家是從實驗中來的。作為一個畫廊經營者,需要一種超前性的“眼光”。而且他對青年藝術家的選擇並不會受其教育背景的影響,因為他相信任何藝術家的成功都是自我教育的結果。 中國藝術市場的火熱,導致很多青年藝術家有了盲目追星的傾向,房方認為,國內市場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注過多,使得他們的成長環境顯得比較浮躁,這就造成了他們的作品風格有趨同的現象存在。而國外青年藝術家的生存狀態比較平和,他們會安安靜靜地畫畫,在寂寞中不斷成熟。 談及現在針對青年藝術家展覽的問題,房方認為,展覽的目的在於使更多的人對這樣那樣的藝術現象産生共鳴,對於青年藝術家來説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示自己,是件好事。但雞蛋裏挑骨頭地説,現在很多推介項目的差異性並不強,特色不鮮明。在數量巨大但作品的風格區別度又不明顯時,一個藝術家如何從中脫穎而出顯得比較困難。
能打動人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朱小鈞,青年媒體人、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最近策劃的“博•物•志——當代水墨五人展” 和“ 齊物論——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推薦展”,帶領中國青年藝術家進軍國際市場。 朱小鈞作為一名青年策展人,他善於發掘每個藝術家所獨有的特色,就像今年由他策劃的展覽:“博•物•志——當代水墨五人展”和“齊物論——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推薦展”,他挑選藝術家按照藝術母題、風格、語言的差異性進行挑選。也就是説作品的表達要有深度、藝術家創作要有自己個性,外加藝術家人品要好,策劃一個展覽是一個團隊的事情,挑選藝術家之前, 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藝術市場雖然火爆,但是風險依然存在,朱小鈞認為,現在的青年藝術家都有著比較成熟的個人思想,他們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而市場的活躍也只是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最終的成功只能靠自己的作品去打動別人。而對於相關機構及個人來講,在知道自身的價值需求後,才能更好地發掘青年藝術家的價值。 對藝術保持赤子之心 章燕紫,江蘇鎮江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主編。章燕紫擔任主編的藝訊網專門設了一個關注青年藝術家的欄目“藝術家關注”,給青年藝術家一個展示平臺。 章燕紫現在是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主編,但她也是一個畫家,雙重身份的她在挑選青年藝術家合作時也有了跟別人不一樣的審美角度。章燕紫認為挑選青年藝術家時,與其去挑選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不如去挑選青年藝術家的狀態即必須要有獨立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能堅守自己的理想,為目標去努力。年輕人有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是好的,如果再有過硬的手上功夫,一定不會被埋沒。 談及市場對青年藝術家造成的干擾,章燕紫認為,在當下的環境,不管藝術家願不願意,都必須去面對市場。現在的青年藝術家並不是因為有這麼好的市場而從事藝術工作,他們熱愛藝術,願意為此付出青春。但是藝術市場的火熱,有時會讓心態變得浮躁,但如果想想當初學畫的初衷,就會淡然面對市場了,踏踏實實去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終歸會有理解你的人群。只要對藝術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藝術的道路一定會走得更遠。 關心青年藝術家,就是關心中國藝術的未來,章燕紫所在的藝訊網專門設了一個關注青年藝術家的欄目——“藝術家關注”,也是希望給年輕人一個平臺。現在的時代帶給青年藝術家太多新鮮感的資訊,這些都刺激著他們的創作。這些80 後、90 後普遍都比較自我,而這種“自我”在藝術中,很重要,這也是他們的優勢。另外,策展人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地體現出來,遇到好的策展人,對青年藝術家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