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首頁 | 新聞 | 視頻 | 展訊 | 品牌 | 何以中國

秋拍的“億元拍品”哪去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1 17:09:07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編輯 王寧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及篆書四言聯》-中國嘉德2011年春拍拍品成交價:-4.255億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內地2012年藝術品秋季拍賣已經過半,但受到今年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以及源自上半年的“查稅風波”,都使得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在本輪秋拍中的整體表現差強人意,加之北京保利和中國嘉德部分拍品轉戰香港,也讓今年的秋拍顯得激烈有餘而精彩不足。

部分拍品的轉移和海外回流作品的減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內地拍賣市場的精彩程度,但卻不能將其看成整個秋拍不景氣的決定因素。在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看來,“在整個市場回調的今天,已經少有資金再來繼續支撐藝術品的高價位成交,而這種資本的保守或者是對藝術品市場的觀望,也直接導致了當前秋拍市場中‘億元拍品’的消失。”

“億元時代”從出現到沒落

2010年,倫敦遠郊一處名不見經傳的拍賣會上,一件乾隆琺瑯彩“吉慶有餘”轉心瓶被一位神秘的中國商人最終以5160萬英鎊(約合5.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走,此價格也創造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世界記錄,而由於最終該拍品並未完成付款,且拍品飽受爭議,甚至有英國媒體僅將其看作是中國人高漲的“瓷器愛國主義”行為,並未引發足夠的關於國內藝術品進入“億元時代”的討論。但就在同年于國內舉行的2010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中,備受關注的書聖王羲之草書《平安帖》,又拍出了3.08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此時,關於“億元時代”在國內的討論也就愈發多了起來。為此,在收藏圈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書畫收藏委員會常務主任張忠義説道,“中國的文物藝術品已經進入了‘億元時代’。”同時,在他看來這些藏品拍出上億元的價格並不稀奇,“這説明大部分文物藝術品的投資價值已經高出其收藏價值,成為了一種高回報的新型投資行為。”

2010年被看做是國內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的年份,在這一年中,藝術品拍賣以億元以上的價格成交已經不是多麼令人驚訝的事情,僅2010年一年,在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完成交易的億元拍品就有10余件之多,而這一數字到了2011年繼續增加,這樣的成績也比之2009年僅有一件億元級拍品的狀況可謂天差地別。就在中國藝術品市場實際邁入“億元時代”之後不久,在2011年,一個新的名詞又出現在國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中,那就是“金融時代”。從“億元時代”到“金融時代”的跨步,國內藝術品市場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如此華麗的轉身,而推動兩者完成變身的正是此前以洶湧之勢進入藝術市場的藝術基金。

據報道,自2004年以來,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年回報率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為20%,已經超過風險系數較高的股票和房地産,這無形中也為因房地産、股票市場陷入低迷之後的金融資本開闢了一條新的投資途徑。

以金融資本助推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是很多已經實現藝術品金融化運作的國家所給出的未來市場模式,但當國內藝術品市場尚處起步階段也並未完全形成自我經營規範情況下,部分以投資為目的的金融資本盲目的進入藝術品交易領域,以風卷殘雲之勢席捲了國內大大小小的拍賣行,在雄厚資本的基礎上,強行將仍舊處於波動期的藝術品拉升至連一線藏家都無法染指的地步,從而出現了所謂的“億元時代”。

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禍之間的相互轉移也在今天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中有了新的體現。原本寄希望於藝術品市場的高額回報來抵消由於股票、房地産市場的低迷所造成的壓力,並以此作為新的投資目標,未承想藝術品交易市場在面對全球經濟形勢不景氣時的承受能力卻是如此之低,再加之藝術品市場在今年遭遇整體的市場調整,持續的低迷狀態勢必會逼迫抱著投資獲利為目的的金融資本打道回府,而原本轟轟烈烈的天價成交自然就會在資本退出之後變得偃旗息鼓。“億元時代”的盛名之下卻沒有億元拍品出現,“金融時代”旗幟剛起即遭遇資本退出,如此的狀況之下,今天的藝術品市場也只能用尷尬之極來形容了。

泡沫擠了又擠,何時才是個頭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本次的秋拍成績不理想是在預料之中,畢竟處於整體市場的大調整之中,難有拍品過億成交也實屬正常,且目前國內的藝術品市場中,泡沫性增長和交易依舊存在,而本輪的調整也是對於此類泡沫的再次擠壓。

擠泡沫似乎已經成為國內藝術品市場成交不足的一個很好的説辭,從中國當代藝術異軍突起的2005——2007年開始,關於國內藝術品市場中存在嚴重性泡沫交易的言論就不時出現,而在遭遇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後,藝術品的理性收藏觀念在藏家和拍賣公司之間被不斷的重復,而就在金融危機過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國內藝術品市場再次掀起熱潮,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等新模式一擁而入,並打著各自亮麗的旗號,以一種搶佔山頭的氣勢劃分著國內藝術品市場這塊大蛋糕,這也使得國內出現了新一輪對藝術品的盲目性投資。

受投資心理的影響,理智收藏與理性收藏也就只能成為那些真正的藝術品藏家的信條。但對於投資者而言,收藏不是目的,盈利才是王道。如此一來,藝術品市場中的泡沫所指代的已經不再是那些瘋狂的作品和陷入瘋狂的藝術家,而是那些為獲取投資回報而陷入瘋狂的投資人,或者説是投機者。

對於真正的藏家而言,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億元拍品的減少卻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有藏家表示,“從今年的春拍開始,很多藏家都有了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終於又可以買到東西了。”如此的感嘆也説明在之前虛高的市場氛圍中,真正的藏家卻站到了“看的著卻摸不到”的行列中,這也就可想而知,那些創下億元高價的拍品都是由什麼人買走的。

藝術基金敗走麥城,秋拍下半程仍舊難見億元拍品

北京龍藏天下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趙祥龍告訴記者,“今年的秋拍是國內大部分藝術品基金的出貨時間,而在當前藝術品市場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必定會有很多人選擇在這個時期逢低吸納。從流動性的角度出發,藝術品基金即便面對如此局面,也要硬著頭皮繼續下去,作品是否億元成交或者達到預期都要選擇出貨,實現成交是最重要的。因為國內藝術品基金的運作週期都在二、三年左右,如此之短的運作週期勢必會增大流動性風險。市場是有高峰低谷的,藝術品基金在兌付期遭遇市場低谷,過億元成交已經不是考慮的重點了。”

國內藝術品基金的短期運作模式所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增大直接導致了對於市場低谷的規避能力降低,再加上逢低建倉狀況的出現,也就如同劉尚勇所説的“億元拍品失去了資本的繼續支撐”,而這也成為了秋拍難有億元拍品成交的重要原因。在劉尚勇看來,“今年的秋拍季依舊有一些億元級別的拍品上拍,但能否成交則是未知數。”而此前所傳出的北京保利將在秋拍中上拍“廣韻樓”藏書的消息也已經被證實,但以估價待詢方式上拍的“廣韻樓”藏書卻很難讓人抱有億元成交的十足信心。為此劉尚勇説道,“廣韻樓”是秋拍中極有希望過億元的拍品,但估價待詢也讓這種判斷打了一些折扣。誠然,春拍看“過雲樓”、秋拍看“廣韻樓”一話已經成了對今年古籍類拍賣的代名詞,但在如此的市場氛圍之下,保利的“廣韻樓”能否真的突破億元大關,依舊讓很多人為之擔著心。

億元拍品真的那麼重要嗎

從某種角度講,拍賣是一個以數字為依據的行業,一家拍賣公司總成交額的背後也是其實力的象徵,況且,在拍賣市場群雄逐鹿的今天,實力的強弱也被這一連串的數字所取代。實力的強弱如此,拍賣公司的排名亦是如此。以國內拍賣領域前三甲為例,近幾年國內藝術品拍賣公司的頭名一直被北京保利所佔據,而次席則是有著20年經營歷史的中國嘉德,北京匡時與北京翰海則保持著對於第三名的爭奪,時有輪換。而這樣的座次排名則以拍賣公司的成交額作為依據,完全沒有將資歷、輩分等其他因素納入到參考依據之中。

換言之,億元拍品的有無出現對於拍賣公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不單會為座次排名造成影響,更與公司的收益直接相關。但對於那些真正的藏家而言,收藏自然要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作品,是不是億元拍品或者過億成交顯然不是最重要的,畢竟收藏藝術品也是一項耗錢的奢侈項目,真正不在乎錢的那些買家砸的估計也不是自己的錢。

當然,藝術品過億成交能夠對市場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振奮人心,鼓舞士氣,但如果只是單純的為了“過億”而“過億”,相信也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做吧。

下一頁當代藝術市場觸底了麼?上一頁書畫印刷品,究竟亂真到幾許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六期
· 純粹的繪畫者——讀晨曉畫作有感
· 野逸畫派的革新之風——清代畫壇四僧
· 書畫印刷品,究竟亂真到幾許
· 秋拍的“億元拍品”哪去了?
· 拍賣行要“拍”還是要“賣”
· 拍賣公司的那些“樓”
· 名人效應的藝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