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首頁 | 新聞 | 視頻 | 展訊 | 品牌 | 何以中國

名人效應的藝術遊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1 16:55:57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王一

影視明星李亞鵬擔任亞洲青年藝術大展策展人,其創辦的COART藝術基金會的網上藝術品交易系統也即將開放。在亞青展中,眾多的娛樂界明星前往捧場,可謂“星氣宜人”。展覽的“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儼然變成了“娛樂生活化,生活娛樂化”的翻版。

其實,我們平時提得很多的“藝術的生活化”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之後的一個延伸,因為傳統的藝術家的界限被打破之後,關於藝術的定義自然就被打破了,傳統的藝術技法遭遇藝術觀念的衝擊。值得一提的是,“人人都是藝術家”一開始是由德國藝術家博伊斯從藝術實踐闡發出來的,主張消除藝術和生活的界限,其基礎是,人人都可以自由地表達觀念。而“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其實就是“人人都是藝術家”的中文翻譯。但這裡的“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並非亞洲青年藝術大展的“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因為“人人都是藝術家”、“什麼都可以成為藝術品”不能成為藝術市場上的主張,亞青展上的“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更不是青年藝術家們交易作品口號的前提,而更像是一場娛樂遊戲的主題,其目標就是彌合娛樂界娛樂和藝術界娛樂的界限。

李亞鵬轉型為策展人,這個身份的轉變一開始就遭到了多方面的質疑。然而在“策展人”氾濫的時代,誰還能拿出標準來説誰是真正的策展人呢?而那些販賣“策展人”頭銜的人又有多少用心呢?其他身份的人轉型擔任策展人,在當下越來越流行;其他身份的人轉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我們目前大多數的評論都局限在新聞點上,進行利益和權利方面的質疑,從而形成類似于質疑某人掙錢的合法性評論。就如同一個黑幫老大投資藝術中心,對於藝術的發展究竟是好是壞,誰又能説清楚。

雖然這個質疑聲並沒有在業界擴大,但人們對於李亞鵬擔任展覽的策展人的關注,甚于對活動本身的關注。李亞鵬估計在活動之初已經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畢竟由自己操刀的展覽,必定會有更多的新聞點。而邀請藝術圈的人來擔任策展人,對於第一次活動的宣傳和推廣就難以達到那麼強的大眾效應。換言之,或許,所帶來的大眾效應,可以讓更多的大眾接觸“當代藝術”。這一點,是很多藝術圈裏的人無法匹敵的。

名人的效應本身並無過錯,就像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效應一樣,假如有人嫉妒、忌恨這種效應的話,那只能是他們的利益衝突或者心理不平衡。不必過多的憤恨,因為那僅僅是一場名人效應的遊戲。而名人效應下所推出的藝術作品也只是名人效應作品。既然“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了,那麼喜不喜歡你自己看上的藝術作品,就由大眾自己去把握吧,畢竟“明星”也是要經受歷史的考驗的。

下一頁精選文章上一頁拍賣公司的那些“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六期
· 純粹的繪畫者——讀晨曉畫作有感
· 野逸畫派的革新之風——清代畫壇四僧
· 書畫印刷品,究竟亂真到幾許
· 秋拍的“億元拍品”哪去了?
· 拍賣行要“拍”還是要“賣”
· 拍賣公司的那些“樓”
· 名人效應的藝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