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拍賣公司的那些“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1 16:57:09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陳戈

2012年秋拍的開局不利一直都在眾多業內人士的意料之中,即便如同香港蘇富比一樣的國際性拍賣公司,在秋拍開始之初即遭到“寒流襲擊”。在中國當代藝術一蹶不振的當下,因“關稅”而導致的海外回流作品數量銳減,都給內地的拍賣公司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一向以數據為衡量標準的拍賣行業,在“2012末日預言”之時遭遇的沉痛打擊不止于成交額的下滑,藏家惜售,買家謹慎,也使得正處於風雨飄搖期的國內藝術品交易市場變得更加緊張。在眾多大型拍賣公司相繼折戟沉沙之時,一向無往不利的中國傳統書畫以及中國當代藝術已經很難再次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而在今年春拍當中,由北京匡時舉行的“過雲樓”藏古籍善本所掀起的古籍收藏熱潮,也在這次的秋拍之中得以延續,並在幾家拍賣公司的共同努力之下,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從今年的秋拍現場一路走來,古籍善本的收藏已經漸有超越書畫與當代藝術之勢頭。而在當前藝術市場的調整期,書畫與當代藝術的集體消沉也為古籍善本的重出江湖提供了足夠的發揮空間,再加之莫言榮獲本屆“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文學手稿的收藏關注度也在這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借此東風之利,內地拍賣公司相繼推出古籍善本類的重要藏品也就不足為奇了。

自北京匡時春拍推出“過雲樓”專場拍賣並大獲成功之後,古籍善本類拍品的春天似乎在今年的秋天才姍姍來遲。縱觀今年的秋拍,從北京盈時的“四王吳惲”到北京匡時的“梁氏檔案”再到北京保利的“廣韻樓”,一系列重要的孤本、手札都會在今年的秋拍市場相繼亮相。而借“過雲樓”拍賣的成功,北京保利在今年秋拍推出的“廣韻樓”藏書專場也成為整個秋拍市場裏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較之“過雲樓”相對分散不同,“廣韻樓”藏書的保存更為完整。除此之外,共計823部、近萬冊古籍的“廣韻樓”也較之“過雲樓”的179部近500冊書有著明顯的數量優勢,且“廣韻樓”所藏古籍之中的數十部國家一級文物和百餘部國家二級文物都為這件拍品增足了分量。但即便如此,出於對整個藝術市場正處於調整期和行情變化的考慮,該件拍品的總估價僅在億元左右,而這一估價也遠遠低於春拍“過雲樓”2.18億元的最後成交價。

春拍看“過雲樓”,秋拍看“廣韻樓”。這是當前對於古籍拍賣所存在的普遍看法,而在春拍中曾為“過雲樓”預展專門搭建亭臺樓閣的北京匡時卻在本次的秋拍中放棄了這一宣傳手法,雖然個中緣由尚不明確,但無獨有偶的是,在本次的秋拍之中,這一場景卻出現在了京城的另一家拍賣公司的預展環節內。如此雷同的宣傳方式自然也逃脫不了被質疑的命運,一時間,拍賣公司推介手段的匱乏和對於視覺效果的過於追求,都成了被詬病的對象,而不管是宣傳的創意不足還是對於外在視覺感的追求,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國內拍賣公司在拍賣重心上的偏移,一味的求新求變而忽略了對於拍品本身品質的關注,試圖單純借助華麗的外表來賺取更多的關注。殊不知,真正的藝術品收藏者是不會將過多的精力用於拍品以外的關注上,而拍賣公司以這樣冒險的手段所賺取的關注往往都是一些身在局外的旁觀者。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相信沒有哪家拍賣公司希望自己淪落到為外行呈現熱鬧的地步吧。

下一頁名人效應的藝術遊戲上一頁拍賣行要“拍”還是要“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六期
· 純粹的繪畫者——讀晨曉畫作有感
· 野逸畫派的革新之風——清代畫壇四僧
· 書畫印刷品,究竟亂真到幾許
· 秋拍的“億元拍品”哪去了?
· 拍賣行要“拍”還是要“賣”
· 拍賣公司的那些“樓”
· 名人效應的藝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