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徐冰——我的藝術方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08 17:13:50 | 出版社: 《藝術生活快報》雜誌

 

英文方塊字

從1993年開始,我著手《英文方塊字》的創作設計。這個想法的産生,與我生活的環境和狀態有一定關係。去美國,語言與溝通成為生活中直接的問題,這與我的生活形成一種很尷尬的關係,我的思維能力是成熟的,而説話與表達的能力是幼兒的。中文的情結是根深蒂固的,但要求我必需使用一種不熟悉、不方便的語言。

在國外生活實際上是生活在兩個文化的中間地帶。這地帶的問題對自己來説是新的,對人類來説也是值得討論的。因為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到這個地帶,遇到其中的問題。我本來就對文字有興趣,在中國時就做過與中文有關的創作。去美國後,對不同語言文字內核的了解幫助我了解文化的不同,這種不同成為我把它們“嫁接”起來的動力,我開始試著寫這種書法。

與《天書》裏的“偽文字”不同,《英文方塊字》是一種可閱讀的“真文字”,這就讓作品在“內容”上發生了作用,從而就有了表達思想的訴求。最後,我決定用這種“字”寫一本講如何寫這種書法的教課書,題為《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我印出了一套豎排版的,從形式上看這是一本徹頭徹尾的中文書法教科書,含字帖,外加描紅練習本,但其實卻是一本英文書。書中的字母對照表,讓我們看到,每一個字母除筆畫風格的改變外,並沒有那麼多的改變,而僅有的一點點改變,整個“世界”像是都在改變。

作為一件當代藝術品在西方展示,我是以“書法教室”的方式為主。我將畫廊改變成教室,教室裏有課桌椅,有黑板,有電視教學設備,有教學挂圖,有教科書,有筆、墨、紙、硯。觀眾進入一間“中文書法教室”,但參與書寫後發現,實際上是在寫他們自己的文字——英文;是他們可以讀懂的。這時,他們就得到了一種非常特殊的體驗,是過去從未有過的。

借用建國初期掃盲補習班的感覺,我把這件裝置設置成一個可參與的教室的形式,希望這能喚起每個人學習的記憶與願望,並通過這件作品校正當代藝術的枯燥無趣。這個教室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展示過,特別是展示後的連帶現象很有意思。展覽後,不少當地的學校向我們購買“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教科書,他們希望在學校開這門課。他們認為這個教室能讓年輕學生進入一種新的文化語境,同時又可擴展他們的思維。在上完課後,一個日本孩子説:“從今天起,我知道了,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看過去我所學到的知識。”

去年我受到澳大利亞教育部的信,他們在制定新的IQ(智商)測驗系統。希望把“英文方塊字”作為其中的一項內容。香港有些公司在招聘員工時,請受招人員看“英文方塊字”,以此判斷他們的能力甚至幽默感。

這件作品的起因是語言及文化的衝突,但事實上,真正的要説的事情並非只是文化交流、溝通、東西合璧這等問題,我真正的興趣是通過作品向人們提示一種新的,思考的角度,對人的固有思維方式有所改變。

當代藝術的新鮮血液經常是來自於藝術之外,《英文方塊字》的實用性和在藝術之外的可繁殖性,是我很喜歡的部分。

《地書》是一本用各類標識語言寫成的書,經過徐冰七年的設計,現已正式出版了。這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譯的書。從某種意義上講,《地書》超越了現有知識分類和地域文化。它不對位於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識, 而直接對位於真實的生活邏輯和事物本身。對它的識讀能力不在於讀者的教育程度和書本知識的多少, 也不必通過傳統的教育渠道獲得,而是取決於讀者介入當代生活的程度。不管是哪種文化背景,講何種語言,只要有當代生活的經驗,就可以讀懂這本書。文盲可以和知識人一樣, 享受閱讀的快感。

1  2  3  4  5  


下一頁節選上一頁繼承與拓展——王昕海與他的筆墨藝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生活快報》121期
· “我”中自在——訪青年畫家周廣宇
· 邂逅“翡冷翠”——記“佛羅倫薩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
· 璞素——文人雅致之境
· 光影十年——訪職業攝影師張哲
· 繼承與拓展——王昕海與他的筆墨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