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冰 圖片/ 徐冰工作室 編輯/ 王青雲 你生活在哪,就面對哪的問題,有問題就有藝術。 你的處境和你的問題其實就是你藝術創作的源泉。 ——徐冰 編者按: 1955年二月,徐冰降生在重慶,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裏。由於出生當日下雪,這在當地屬罕見, 故此家人為他取名為“冰”。出生後,徐冰隨父母移居北京。由於父母均在北京大學工作,故此徐冰在北大校園中度過了他大部分的童年與少年時光,北大深厚的人文環境對徐冰的成長産生了深刻的影響。 還在幼兒園時,懵懂的小徐冰就從父親的口中聽到“中央美術學院”,並立下當畫家的志向。史學家翦伯讚先生欣賞徐冰的藝術才能,並經常為他提供繪畫材料。曾經,趙寶煦先生、張芝聯教授,將收藏多年的畫冊、書籍和木刻工具交給徐冰,這些珍貴的資料對徐冰後來的藝術道路産生了深遠的影響。1974 年,徐冰拜油畫家李宗津先生為師,李先生的油畫深深地吸引了徐冰。 徐冰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環境,並不是培養藝術家的理想土壤,但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造就了他特殊的經驗,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成全了他對藝術的追求:讀小學時,徐冰就利用停課的時間,在家自習繪畫、書法、篆刻、木刻、木雕和剪紙等,後研究美術字,寫大標語,畫漫畫。中學時,徐冰承擔起學校的美術課和美工宣傳工作,經常作畫至深夜。在“上山下鄉運動”期間,徐冰來到偏遠山區,在勞動之餘他做了大量的農村生活寫生,在開展地方群眾文藝活動期間接觸到民間藝術。 1977 年,徐冰被中央美院錄取,被分配到版畫係學習,授業于古元、李樺等老一代木刻家,並開始創作以《碎玉集》為總題的系列木刻版畫。這些以鄉村題材為主的小木刻使徐冰開始在國內外産生影響。 本科畢業後,徐冰留校任教,隨後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在此期間,他對 “複數性”産生了興趣,在1986 年與版畫係年輕教員創作行為及裝置作品《大輪子》。1987 年,徐冰開始《天書》創作的準備工作,閉門設計刻製兩千余“偽漢字”。1988 年,第一階段完成的作品在中國美術館首次展出,《天書》在社會中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移居美國後,徐冰先後製作了:《英文方塊字》(1994—1996),《 煙草計劃 》(2000 年),《地書》(2003—2007 年),《何處惹塵埃》(2004 年),《鳳凰》(2008—2010 年),等一系列重要作品,受到了國內外媒體及學術界的關注,並且于1999 年和2006 年先後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美國最重要的個人成就獎),以及“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2010 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注:此編者按僅選取了徐冰生平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作品以及重要獲獎。) (跨版)1998年,加拿大國家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