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劉野:竹取物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22 15:23:16 | 出版社: 《當代藝術》雜誌

《紅色戰艦》 120x140cm 布面丙烯 1997年

藝術家的特立獨行

劉野很容易被人貼上“沉默不健談型”的標簽,但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只是因為對於玩笑,他有著自己的原則。劉野的幽默是溫和的,他説自己小時候的理想是當一名為人民服的公共汽車司機,那種崇高感雖然無法在繪畫中實現,但是在當了畫家以後,他覺得自己很適合做這樣一個有著無限孤獨感的職業,也喜歡著在北京的一面生活一面創作。

對待藝術,劉野總是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觀察角度:“畫人物模特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其完整性,不可以省略‘腳’的部分,因為我更容易做出‘腳比臉重要’的思考,並且在整個過程中最注重的是坐在這把椅子上的這個人所坐的這把椅子……”也許特立獨行是藝術家的群體個性,但這種個性確是劉野與生俱來的。“當時在美院,壁畫係工作室的宗旨是‘民族’和‘民間’,我比較抵觸這種風氣,後來一次創作課,我交給老師的作品是‘兩個骷髏’—— 一個人的骷髏和一個羊的骷髏,還附加了一把彈弓……”從此老師便認定劉野在骨子裏就是一個叛逆的孩子,即使平時表現的是一位尊敬師長、團結進取的好同學。在大學三年級,劉野選擇了遠赴德國留學,從此開始了自己一個人的海外生活:“剛出國的時候特別想家、想回國,我常常都會拿出自己帶在身邊的那些小時候的照片來看,然後對著照片開始畫畫……”劉野作品裏面的兒童形象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最早的那些經常出現的“小男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像極了他本人。

《阮玲玉》 60x45cm 布面丙烯 油彩 2002年

“剛到德國的一年左右時間裏,我都停在‘找不到方向’的狀態上。觀看一場場的展覽後,那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樣式,對我産生了強烈衝擊。”在迷茫的第一年,他嘗試過行為藝術,也創作過一段時間的抽象畫,實驗性的使用各種材料:“記得有一次我專門跑到建築商店裏去買那種小袋包裝的水泥,回到畫室自己勾兌調和後當顏料用,創作完的這幅抽象作品,畫幅不大,但是很有‘分量’。”當時他創作的一些抽象的作品也參加過展覽,但是沒有什麼反應,劉野説這可能是因為作品本身很空洞,自己都沒意識到,也可能太受樣式和形式的限制而無法打動人,後來他把沒賣出去的剩下幾幅都毀掉了,這樣做的原因用他的話説是;“只有把它們徹底地清除掉才能真正地重新開始。”

一年後劉野漸漸意識到,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最普通的形式,一個最適合自己表達、最想表達的形式進行創作,“大多數繪畫開始於一塊白色的平面,這塊平面是純潔的,畫家把情感與精神賦予它,用獨特的形式。真正有説服力的、打動人的是情感,這也是藝術最本質的內容,過多的形式不能説明任何問題,只會讓我反感。”後來的作品也不再是因為想家,而是漸漸地把他“自己”畫了進去,這是在某種程度上找到了劉野自己真實的情感,動之以情的創作日趨成熟起來。二年級時候有畫廊找到劉野談作品代理,雖然並不是什麼有名氣的大畫廊,但是對於當時還是一名在校學生的他來説,這簡直是像做夢一樣令人特別興奮的事兒,這讓他在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鼓勵,由此堅定地告訴自己要繼續努力地畫下去。

1  2  3  4  5  


下一頁陳堅,尋道水色淋漓上一頁讓傳統年輕起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匯》九月刊
· 品味生活 陶瓷新貴
· Josef Strau: 鍛鍊從頭開始……
· 空間中的偉大旅行
· 明清官帽椅,藏萬象于極簡
· 擒縱時間的精度
· 讓傳統年輕起來
· 劉野:竹取物語
· 倪景飛:家的收藏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