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北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8 16:49:27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藝術産業的發展上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可是掣肘北京文化産業發展的最大阻力往往也來自於這些天然的優勢。

天時: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政府的大力支援對藝術産業的發展意義深遠。比如在中法兩國政府達成互辦文化年活動的協議後,“法國新浪潮當代藝術展”在京順利舉行。試想如果沒有政府間的合作,單純依靠美術館、畫廊的力量來操作這樣的大型展覽,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但是,很多時候政策的不穩定讓北京的文化産業發展如履薄冰。據悉,這次的“查稅門”只發生在北京海關,全國其他各地的海關都沒有動靜。而且,兩個月來也一直沒有任何機構出具文件來説明“查稅門”事件的原因及結果。這不得不讓藝術圈人心惶惶,各種揣測漫天飛。甚至有人撰文稱:“據海關內部人士透露,新從外省調進北京海關的一位局長不甚了解從1996年起一直實行十幾年的文物藝術品的‘復出境政策’,查稅是他突發奇想的結果。”

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政策的利弊都首當其衝,而現今不穩定、不透明的行政指令,讓各藝術機構如芒在背。

地利:北京擁有眾多的展館和藝術園區。我們有798、宋莊、草場地等藝術園區;還有七百多家畫廊;更有政府投入了幾百億元的文化創意産業、基金、保稅區等。可惜,有人説,制約北京文化發展的很大一個因素就在於,我們太注重“地利”了。我們的藝術區雖多,卻沒有像紐約的蘇荷區、巴黎的蒙馬特區、倫敦的凱姆敦區等孕育出偉大的藝術大師,甚至隨著北京市的發展,這些政府投入重金的藝術區正面臨房租上漲、藝術家生存難以為繼的問題。

“文化肯定不應該附著在水泥塊上,它是附著於人的腦袋上的。或許是我們的投資方向有問題,我們太注重在水泥塊上進行投資,比如文化廣場、文化大廈等,基本都是房地産、水泥殼工程,那不叫搞文化。”北京榮寶拍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尚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你要對人投資,要包裝你的文化明星。香港有一個特點就是很願意包裝明星,很願意把錢投資在人的身上。我們在投資文化的時候方向出現了偏差,我們把錢放在水泥殼上而不是人的腦殼上,我覺得這也是文化重心偏移的原因之一。”

人和:北京擁有眾多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地域人文優勢顯著。批評家、藝術家、收藏家都集聚於此。劉尚勇認為,在北京進行中國藝術品的交易有文化上的便利,價值認知上的共通。但是“隨著醜聞的出現,專家變成‘磚家’, 大家開始懷疑北京的文化優勢了,這是一個根本的內傷。隨即又出現了不把藝術品交易中心打垮誓不罷休的一些人,本來我們的文化建成根基就很薄,好不容易起來了又被打垮了。後來國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還是以鼓勵為主,批評和管理隨後跟進但是不要過於激烈。雖然現在有所控制但卻給行業帶來了非常大的傷害,所以説當你有很大的文化優勢同時也存在著很多不利的方面,更何況優勢在只有這樣一個單薄的情況下時,不利的方面一齣現便很容易被擊垮。現在許多專家都減少了對此行業的服務,因為怕又被報道為醜聞。那麼這個市場存在的基礎是什麼?”

在今年的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了要組建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機構,設立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每年統籌100億元支援文化發展。近日,北京市又成立全國首家省級國有文化資産監管機構——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野心直指“為推動首都成為全國文化精品創作中心、文化創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聚集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資訊傳播中心和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做出積極努力。”這一切都可以看出北京市政府對“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心”的勢在必奪,可是北京能否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心,這不僅僅事關“藝術文化”,還有京港之間整體經濟的差距,簽證、關稅等制度的差別。目前,北京對文化産業的優惠措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想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心,也會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下一頁濟南:注重本土藝術家的推廣上一頁香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五十期
· 杭州:藝術融于生活
· 香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北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濟南:注重本土藝術家的推廣
· 福州:傳統收藏根深蒂固
· 廣州:多樣化的收藏市場
· 武漢:書畫市場的那些人,那些事
· 成都:複合與多樣性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