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娥眉 老手也道“入戲”難 從武漢機場出發,汽車沿武漢大道駛過武漢長江二橋,半個多小時就抵達江南的武昌,離橋頭右鍘不遠處,就可以看見徐東古玩城。 楚藝畫廊是徐東古玩城專門代理名家書畫的字畫店。他的畫廊所在地是徐東古玩城書畫店最集中的區域,共有近百戶書畫經營商戶,是武漢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書畫交易市場,涵蓋了本省所有書畫大家的作品。蕭桃官立足徐東古玩市場,精耕細作多年,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客戶群。“現在的書畫市場,是10個人開店,9個人生存艱難。”蕭桃官説,“書畫市場‘入戲’太難,很多人想開店馬上看到效益幾乎是做白日夢,要扮演好一個真正的書畫商人的角色是需要長時間的積澱的,就像演戲,演員沒有一定的人生積累和閱歷,角色是演不到位的。可現在很多書畫商都還是沒“入戲’。” 蕭桃官有一個專用記賬本,上面詳細記錄了所有有交易往來的客戶資訊,包括省份、金額、次數,交易的作品名稱等。據他介紹,在來往的省內客戶中,以武漢、宜昌的客戶最多,但從沒接待過黃岡、孝感的客戶。蕭桃官反覆提“入戲”,儼然一副實力派的架勢。他的“入戲”秘訣是:只代理品質上乘的名家作品,提升書畫店的檔次;要真心喜歡書畫,看準之後要舍得投入。環視整間楚藝畫廊,入眼的皆是大家之作。據蕭桃官介紹,他總共代理馮勁松、邵聲朗、李乃蔚等35位省內名家的書畫作品。説起本省知名的書畫創作者,蕭桃官如數家珍。“‘千萬元級’的畫家有以超寫實聞名的冷軍,現居北京的武漢籍畫家曾梵志、黃石籍畫家石衝;湖北還走出了一大批深受藏家追捧的學院派書畫家,很多畫家在國際上也頗具影響力。” “藝術品約以每年20%的幅度增值,精品增值幅度更大。”他説,“我代理的李乃蔚的書畫作品2010年的市場價格是5000元/每平尺,2011年達到10000元/每平尺,如今他的畫供不應求,價位還在上漲。”蕭桃官喜歡書畫,除了自己創作外,他不還惜重金四處收藏名家作品。“早在20、30年前,我寧願花50塊錢去賣一張畫,也不會花50塊錢去買雙皮鞋,在書畫上我舍得投入,只要是看中了,就儘量買回來。” 除了像蕭桃官這樣日常的精耕細作外,通過和社會他方合作、組織展覽也成為武漢有經營實力的書畫商戶很樂意嘗試的一種提升藝術品市場檔次,聚集人氣、擴大影響力的交易模式。“武漢榮寶齋、佳和藝術館在這方面都做得不錯,走在同行前列。”楚龍畫院院長張然介紹説。 早在2009年,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徐東古玩城和楚龍畫院共同承辦了湖北省首屆“湖北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展”。“這次展覽影響很大,省內所有的知名書畫家都受邀參與。”他説,“展後,我們將參展的40余名書畫家的作品集結出版了《湖北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展》,作為此次展覽的重要文獻,這也是畫院在探尋湖北省名家書畫藝術的學術脈絡和文化傳承方面做的一次嘗試。”當然,這不僅僅是一次展覽會,更是一次交易會。“在展出的一個月內,藏家、商家之間互相買賣老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在相互轉手當中,老畫家作品的價格幾乎翻了三番。”在張然的印象中,當時有一張畫,從最初的1萬元,轉手幾次後,賣到到了8萬元。
資本需“給力” 溫!徐東古玩城行銷部經理陳城用一個字來概括武漢書畫市場的現狀。 “武漢的書畫市場總體來説很平和,沒有大起大落,幾乎所有本地書畫家的作品都是按照市場供求,按每年平均20%的上漲幅度理性升值,幾乎沒有過人為炒作,市場是一種良性發展的狀態。”張然説。 記者了解到,在徐東古玩市場,有“南周北吳”(周:周韶華,吳:吳冠中)之稱的本地國畫大家周韶華的畫作,市場價位約為每平尺2~3萬元。“周韶華的畫雖然這些年很受市場歡迎,但和外省相當水準的畫家相比,差距顯而易見,作品的升值空間仍然巨大。”一位代理周韶華畫作的商戶樂觀地預計。書畫收藏市場的人氣也還不夠火。幾大古玩城的書畫商戶普遍認為,“有錢、有閒、有品”是涉足書畫收藏投資的三大前提條件,目前江城僅有極少數人同時具備這三項要求。據一位在徐東古玩城開店三個月的商戶介紹,“書畫市場總是很冷清,除了少數精耕細作多年的商戶已經培養起了忠實的客戶群,絕大部分商戶都只有‘守’的份兒,有時候可能一個月也沒有一樁生意。” 與京滬等地相比,中部地區的二級市場明顯低落,武漢地區的書畫拍賣總的成交金額低,鮮有高價成交記錄。坊間人士稱,江城本土創作者的書畫價格呈現“倒挂”現象:創作者的心理價位和拍賣行的成交價位有較大差距。某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拍賣行為確保成交量,一般把拍賣價格壓得很低,甚至只有畫家心理價位的二分之一。“一個市場是“溫”還是“火”,從當地媒體報道的篇幅、時長就能看出端倪。”一名研究武漢書畫市場多年的專家如是説,“現在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大量充斥著房地産、汽車等行業的廣告,幾乎很少見到與書畫藝術品市場相關的報道和廣告。 據悉,僅2011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219家拍賣公司就實現總成交額428.42億元,其中,中國書畫板塊獨佔鰲頭,佔中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的六成(根據雅昌2011年春季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但記者多方採訪、查證,也沒能找到關於湖北書畫藝術品銷售和拍賣年成交額的可信數據。“武漢沒有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畫廊,幾大書畫交易市場也都是私人資本投資的,資本實力不強,制約了書畫市場的繁榮。但實際上,打造一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品交易平臺,武漢應該有這個潛力。”陳城坦言。 在徐東古玩城的書畫商戶袁義祥看來,資本投資畫廊業最大的風險不在於投資回報少,也不在於投資回報的週期長,而在於資本進入的門檻高。“投資人要懂藝術,更要有好的藝術眼光。”他舉例解釋,“十年前,有人用500元分別購進了本地三位書畫家的作品,十年後,其中一個畫家的作品漲到了大幾萬元,另一個畫家的作品近萬元,而最後一個畫家的作品還不到1000元,不同畫家的作品增值差異是巨大的,這就要看投資人的眼光和膽量了。” “同北京、上海等地區,大量企業資金投資書畫市場的盛況相比,武漢企業涉足書畫投資收藏的步伐較為遲緩。”袁義祥感嘆。 張然也認為武漢書畫市場的繁榮與資本關係重大,“書畫市場的繁榮,必須要有大量資金流入,企業資本無疑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不管什麼時候涉足藝術市場,心態不好的,膽量不夠的,千萬別來。” 這是蕭桃官入行近20年來的經驗之談。從最初的喜歡書畫、收藏書畫,到後來的投資書畫,“下海”經營,每一步蕭桃官都走得踏實、無悔。“涉足書畫文化産業,一定要有好心態,出於喜愛、興趣而經營和純粹以盈利為目的經營,是有本質區別的,前一種心態才是能在這個行當堅持走下去的‘王道’。” 張然對此也深有感觸。“這本來就該是邊做邊玩的事情,反而應該將賺錢、收益放在第二位。”有市場人士表示,武漢幾大古玩城的書畫市場都是私人企業家投資興建的,政府多次強調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卻始終沒有大的文化産業項目來拉動,整個文化市場發展不是很穩定。與武漢一些業內人士交流中,大家普遍認為,武漢發展書畫文化産業,優勢明顯: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擁有一大批有創作實力的書畫家;有近十萬的收藏大軍;形成了以徐東書畫市場為代表的幾大書畫交易市場。
“溫”中升溫 “這幾年武漢書畫市場比前些年強多了,要不然怎麼會有商戶在一年內做出千萬元的業績。”訪談中,張然兩次笑言。據他透露,有名業內商戶一年做成了2000萬的生意。 “我在幾年前用近萬元的價格購進了一幅馮勁松的作品,如今,這幅作品增值了十倍還不止。”談起自己的一次投資選擇,袁義祥言語間很是自豪。 當然,蕭桃官也享受了近些年書畫市場快速升溫的回報。幾年前他以每斗方3000元(一斗方=4平尺)從湖北省國畫大家邵聲朗手上購進了10幅書畫作品,轉手在書畫店內就能賣到每斗方5000元。而在今年誠信拍賣行的春拍上,邵聲朗的畫已經拍到了每斗方45000元。 陳城認為,區域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場階級隊伍的壯大,投資消費理念的改變,是助推武漢書畫市場“升溫”的三個重要因素。 顯然,企業資本也嗅到了本地書畫市場”升溫”的氣息。“目前,武漢約有10家大型企業已經涉足書畫文化産業,以地産企業為主。此外,歐亞達集團也有將出資打造的徐東市場做大做強的長遠規劃;長江出版傳媒集團也有意在文化領域一展身手。”張然告訴本刊記者,他已經敏銳感覺到越來越多的資本潛流正在流向中部地區書畫市場,但與京滬等地近些年洶湧撲入的資本相比,這裡的資本還只是一泓溪流。在市場人士看來,一級市場悄然發生的變化已經傳導到二級市場。“在今年結束的誠信春拍上,湖北省國畫界“三老”之一的張肇明(“三老”:張肇銘、王霞宙、張振鐸)的一幅精品之作拍出了40多萬元的高價,成為業內人士引以為豪的焦點。 ”張然説。以武漢誠信、中信、大唐等為代表的20多家從事書畫作品拍賣的公司,從前些年的一場拍賣會成交金額幾十萬元,上升到如今的幾千萬元,期間,經營思路的調整起到了關鍵作用。 據張然介紹,“以往齊白石、張大千等名家的作品亮相拍賣會,流拍率很高,一方面因為拍品的價格高昂,另一方面因為本土競拍者對拍品的認識不夠,擔心真假,不敢輕易出手。”如今,張然擔任藝術總監的湖北華中銀泰拍賣有限公司,走得就是“本土拍賣公司只拍本土書畫家作品”的經營道路,“本土競拍者一般對本土書畫家作品的認識程度深,拍品的真假容易識辨,參與者競拍熱情高,拍賣會的成交率就高,成交金額就大。” 這种經營思路經受市場檢驗,已為本土主要從事書畫拍賣的拍賣公司廣泛認可、接受.正在升溫的中部地區書畫市場已經引起各類市場主體的關注。武漢當地最有影響的都市媒體《楚天都市報》聯合全國其他八個省市的相關媒體,從今年5月開始,在中部及鄰近省市展開了“對話與共振——首屆全國九省市藝術聯展”活動,受到了市場的歡迎。業內人士一致對這種媒體搭臺、整合資源交易文化藝術品的方式給予較高評價。“媒體整合資源的力量強大,這種聯合其他省份聯展的方式,既是把外地的書畫家‘請進來’,又是讓本地的書畫家‘走出去’,對於培育整個市場是很有好處的,值得推廣。”蕭桃官説。
走出“價值洼地” 作為一名資深業內人士,張然親眼見證了武漢書畫市場由不能交易,到有交易,到而今頗成氣候的書畫裝飾與書畫收藏,自然也對成績背後隱藏著的問題有清醒認識,“武漢書畫市場整體來説是落後於其他區域市場,尤其是東部市場的,而這種現狀與武漢擁有的眾多優質資源是不匹配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缺乏一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規範性的大市場。” 3月23日,在湖北藝術品鑒賞與投資高端座談會上,湖北省拍賣行業協會透露,去年省藝術品拍賣的實際成交額,初步統計僅1.5億元,處於全國末端水準,而同一藝術品的拍賣價格只有沿海地區的1/3到1/5。湖北藝術創作的綜合實力在全國屬上乘,但湖北藝術家作品在本地大都是低價位,已成業內共識。“湖北藝術品市場的實力不是很強,力量分散,拍賣市場也不夠成熟,人們對拍賣信心不足。這樣一來,好的藏品不會現身拍賣會,好的藏家都跑到北京、江浙去買藏品。”本刊記者留意到曾有媒體報道了外省某拍賣行總監來漢跑市場時發出的如是感慨。 但是,湖北藝術品市場存在的“價值洼地”,恰恰也成了很多外地商人眼中的投資機會。據武漢嘉聯拍賣有限公司劉經理介紹,“藝術品拍賣在京滬、江浙一帶價位不斷炒高,而武漢的價位一卻直起不來。不少人到武漢投資藝術品,正是衝著這個價差來的。”對於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江漢大學湖北藝術學院長王心耀對媒體表示説,“近年來,一些優秀的藝術家離開湖北,與湖北藝術家的主要市場在外地和本土市場不繁榮有直接關係。究其原因,本地藝術品市場缺乏有實力的社會資本關注和投入,造成眼下武漢地區藝術品市場缺乏層次,且市場定位偏低。” 張然為武漢藝術品市場的未來譜寫了“三部曲”:穩定市場、激活市場、規範市場。他具體闡述了“三部曲”的內涵,“穩定市場,只有市場穩定了,商家才會有長遠的打算、長期的規劃,有穩定才有發展,有發展才有壯大,只有政府將文化市場作為重點項目,科學規劃,精心打造,才能增強資本的投資信心。激活市場。市場穩定之後,政府可以牽頭,引導民間資本,出臺一批對書畫市場發展有帶動作用的大型項目,提升書畫市場的檔次和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力,從而激活文化投資消費市場。規範市場。對書畫商戶,要加強規範和監管,重視誠信經營、行業自律;在市場環境上,各區域市場要在管理、安保、防火防盜等方面逐步形成規範化的舉措。 在湖北省文聯名譽主席、有“南周北吳”之稱的國畫大師周韶華看來,“湖北藝術市場低迷與湖北文化大省不相符,出臺扶持文化産業政策和打造高端藝術市場刻不容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