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拍賣如何重塑信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30 09:04:35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

文/呂佳靜

陳衍寧-《西窗聲動》中國嘉德2012春拍拍品-成交價:586萬元人民幣

2012年春季拍賣基本落下帷幕,除了《萬山紅遍》及“過雲樓藏書”激起兩起高潮之外,亮點之處實在少之又少,總體成交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差距頗大:北京保利33億元的拍賣額,相比于2011年春拍(61.3億元)下跌接近5成,北京匡時則由2011年春拍的20億元跌落至12.64億元,中國嘉德也呈現同樣的狀態,26億元的成交額,已然與2011年春拍時53億元的良好佳績相去甚遠。

在世界經濟整體下滑的大環境之下,藝術品市場行情低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4月初的香港蘇富比春拍,20.39億元人民幣的成交額相比去年同期(29.38億元)下跌約三成,同時,香港佳士得春拍22.22億元的交易數據與去年同期比較也有著8億元的萎縮。但是,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大幅度下降實在是超出預期。近來,國家對藝術品進出口賦稅查驗收緊,拍賣公司也紛紛輾轉至香港發展,危機叢生的內地拍賣行業對未來是否具備信心?信心又將源自何處?

細分市場,長線經營才能重建拍賣信心

從今年的春拍中不難看出,拍賣公司早已預料到2012的“寒春”環境,都在不遺餘力地開拓經營各個板塊,拍品琳瑯滿目,任何一塊賺錢的領域都不忍放過,北京藝融拍賣負責人蔣偉認為,在市場低谷中依然堅持綜合性拍賣路線已經不合時宜。“大家都在競爭一個綜合性的拍賣公司,反而沒有一個公司在認真構建屬於自己的強勢板塊。”他認為,現在這個市場階段,粗放經營已經過去,細分市場才是必須的。相對於選擇業務資源,蔣偉説,“堅持才是根本,5年前當代藝術、瓷雜、中國書畫基本上是以1比1的份額比例成交,每個品類的成交額能夠佔到30%,去年處於高漲期的藝術品市場,當代藝術成交份額卻跌至8%,除了書畫市場本身的優勢而外,重要的是很少再有公司願意投入做當代藝術了,大家都在想著短期獲利,卻沒有人真正經營這個市場,進而形成惡性迴圈,漸漸走入低谷。”他認為,踏實經營才是正確方向,信心源自於拍賣公司本身,源自於拍賣公司的長線經營路線。

相對於蔣偉提到的板塊細分,北京榮寶拍賣負責人劉尚勇則認為,支援新的文化方向,開發新的需求板塊,才是困難中的信心所在,“今年榮寶推出的煙斗專場、新水墨都是拍賣新方向。”他指出,拍賣行做的是商業,本質就是發現需求滿足需求。“現在的拍賣市場太過畸形,重復炒作一件作品與真實的需求有著本質的不同,新的文化資源輸入,滿足不同的群體需要,這才是拍賣公司應該去做的事情,也可以説是我們的信心。”

信心來源於把握資源匱乏期的機遇

“回流”的熱潮足以説明國內市場中“好貨”的稀缺。今年春拍,拍賣公司頻頻加大徵集力度,爭取在低迷中力挽狂瀾。北京匡時在2012年1月啟動海外徵集計劃,徵集範圍遍及紐約、芝加哥、舊金山、倫敦、巴黎等地。中國嘉德遠赴洛杉磯、日本等地徵集;北京保利更是開啟了16國的徵集之旅,僅徵集費用就高達兩千萬元。劉尚勇認為市場的每一次回調和回落都是因為資源的欠缺,“海外回流藏品曾經帶動了市場,但是從目前來看,回流來的好東西真是越來越少,並不能支撐整個市場,現在正處在資源空缺期,沒什麼好東西了,好的都被炒到上億元人民幣了,沒辦法接手。藏家對好貨很是惜售,整個市場進入萎縮期。”由此可見,2012年的藝術品供應顯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經濟環境低迷使得賣家對前景捉摸不透,捂緊口袋惜售作品,買家在拍賣場中更難見好貨,購買慾望隨之降低,整個藝術品市場供應處在青黃不接時節。

如此緊張的供應狀況能否在今年秋拍中得到改觀,北京龍藏天下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趙祥龍認為,“好東西肯定會發光的,市場的下調本身就是一個擊碎泡沫的過程。”他説,“今年的秋季拍賣正是國內多支藝術基金退出時節,具備供需機會的同時,更會産生一定的市場壓力及流動性的風險。”可見,藝術品市場若想能夠穩步持續增長,除了需要不斷完善的市場規則之外,持續增加的優質市場供給也是關鍵之一。劉尚勇對此則表現出樂觀態度,“能夠看到供應不足,這就是我們的信心所在,這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拍賣行業期盼政策“強心針”

對於中國藝術品交易在數額上呈現出的跨越式發展,北京華辰拍賣負責人甘學軍認為“拍賣行業雖然發展很快,但是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生存的法律基礎非常少,沒有一條法律是保障拍賣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的。” 談到政府此次的查稅,甘學軍不得不提起如今頻繁使用的“海外回流政策”, “這個政策其實叫做‘復出境政策’,是1996年,國家文物局和海關旅檢司聯合發的一個文件,如果按照行政許可法,這個文件早該進行清理了。‘復出境政策’是針對海外人士進入國內鑒定所做的一個便民措施,文物進來後是必須要出境的,如果不出去,一種是收藏,一種就是買賣,如果是賣了就是謊報。我們是借用‘復出境政策’來做了回流,所以説國內成績斐然的藝術品回流業績是在遮遮掩掩、偷偷摸摸中進行的。”

他同時認為,市場上所展現的種種跡象已足以表明高額稅費抑制著中國內地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發展,如果對稅收不進行調節,就等於將藝術品交易中心的位置拱手讓給香港。“要打造北京成為國際性藝術品交易重鎮,沒有這些市場要素的配套,光喊口號是沒有用的。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新加坡和台灣都想取代香港成為亞洲的藝術品交易中心,就是因為關稅的原因而失敗。”

甘學軍還提出,拍賣行業的自身發展具有一定的自濾性,市場本身的需求是健康的,現在所遇到的困境及難點並不在於此,“現在拍賣的信心主要是源自於國家政策方面,政府要認識到拍賣行業很脆弱,需要扶持。另外就是這個行業並沒有爛到不可收拾,不要動不動就專項整治,否則帶來的副作用只能是矯枉過正,犧牲大量白血球。”他希望政府能多深入調研,制定相關應對政策。如此一來,2012年春拍所呈現的低谷環境,也許正是文化産業大發展的政策制定的良好時機。可見,調整稅收、打造優質交易環境勢在必行,這或許成為溫暖下季拍賣的一支強心劑。

藝術品市場依然是投資熱點

雖然世界整體經濟形勢疲軟,歐洲遭遇經濟危機,但是藝術品的買賣力並未減弱,趙祥龍認為,從宏觀上來看,國家的貨幣政策仍然是相對寬鬆的,目前股市不振,黃金市場也出現大幅度震蕩,房地産市場處在資金禁錮階段,藝術品市場是個相對比較好的避風港。在貨幣發行量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他認為錢沒有別的去處,可能還會在藝術品市場上停留。

甘學軍也同時認為,“藝術品市場是投資性市場,調整只是階段性的,不會容許市場一直處於谷底,可能只是U形的變化。中國投資渠道相對狹窄,藝術品投資必定是一部分人的選擇。現在的市場雖然不比前兩年,但是關注度並未減少,媒體關注更是基於公眾的關注。多則兩年,少則一年半之後調整期將會結束,而公眾對投資的參與性會更高。”

面對下一季的拍賣前景,趙祥龍指出,“雖然從春拍來看,資金已經撤出了一部分,所以下個階段能否回升,與人民銀行工作會議的召開有著緊密的聯繫,當政策出來之後,根據貨幣發行量、發行政策、走勢,才可判斷上升及下降的概率,所以暫時還不能作一個清晰地預測。”同時,他更強調了如今的市場低谷期也正是價值投資的良好時機,“因為現在這個時候正是市場泡沫較小的時候,可能是最穩健、風險最小的投資時期。”

下一頁收藏投資導刊上一頁“三館一站”免費:放與不放的怪圈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四十九期
· 筆墨當為時代立傳——訪畫家李延聲
· 劉海粟書畫真偽淺談
· 良渚文化玉器的製作工藝與鑒定方法
· 誰將是下一個當代藝術的收藏者
· 嘉德香港秋拍為那般?
· “三館一站”免費:放與不放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