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作品(選自朱德群畫集)100×73cm “抽象”一詞,源於西方。在20世紀之前,無論是在歐洲還是亞洲大陸,在藝術的意識形態中都還沒有出現特定的“抽象”概念。在1908年,以G.布拉克為代表的立體派繪畫確立,為抽象藝術孕育了發芽的土壤,立體畫派所推崇的追求幾何形體、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産生的美感為抽象藝術提供了一個可供發展昇華的表現形式。及至畢加索,他熱衷解構物體于畫面之上,無盡的誇張、變形,他將這種三度空間歸結于二維平面的繪畫發展到極致,説他是抽象藝術成型前期的創始人也不為過。而康定斯基的《即興》與蒙德里安的《紅黃藍構成》的橫空出世,則讓抽象審美成為了架上繪畫的主體,“抽象主義”正式進入了藝術主流意識形態,進而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陣“抽象”大潮。 20世紀80年代,抽象藝術如同一顆原子彈,迅速而威猛地侵入中國,打破了由傳統藝術形式“一枝獨秀”的局面。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抽象藝術為當時中國的藝術家提供了全新的藝術形態;作為中國當時的先鋒藝術,抽象藝術對當時中國的藝術思想和形式産生了深刻的影響。而那時期的藝術氛圍受到中國政治大環境的渲染,外來的抽象藝術一度被“製造”成一種偽抽象——其美名曰“具有中國特色的抽象藝術”,這種偽抽象藝術是時代製造的特殊産物,正如雅克•巴爾讚所説的:“它是革命藝術提供的方式,即藝術的目的是要形成政治革命。把一種藝術風格或者藝術技巧稱為革命的,這種做法本身僅僅表示,它看來是新的是與以前的風格或技巧對立的”。這種“歷史武器”式的抽象藝術,自然而然的,會隨著歷史的車輪慢慢消淡,而“抽象”這一藝術概念則開始變得純粹而深化,更多的中國藝術家開始剝離負載在“抽象”表面的虛殼,追求真正地“抽象”本身的藝術內涵。 朱德群--火熾的中心--200cm×200cm---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