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樹藝、樹人、樹方向——馮遠專訪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8 09:23:36 | 出版社: 藝樹雜誌

馮遠:香格里拉遠眺 紙本水墨 215cm×506cm 2005年

藝樹:那麼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請您對我們《藝樹》雜誌提些要求和建議。

馮遠:在藝術與市場之間我認為現在缺少的是好的藝術批評和藝術品導購。我們需要一批德高望重有學術見地的人在學術評價上有一些嚴肅的、精準的、客觀的言論。我們要建立一種機制,讓這種評論聲音有平臺,讓這樣的文章有陣地發表,而評論家又能得到應有的報酬。當然這裡需要一些社會力量和機構來支撐。否則你好我好大家好,就無意改變目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局面。擾亂了市場,也影響了一大批藝術品收藏者,如此形成一種惡性迴圈。《藝樹》的前幾期我看了一下,做得很不錯,在這方面是不是還可以做些努力?現在雜誌很多,多偏重於作品介紹,藝術家推薦,這些都是需要做的,但都在做,一本雜誌的個性、獨特性不容易出來。雜誌叫《藝樹》,既然是“樹”,一是樹作品,二是樹人,三是在藝術市場中樹立一個標準,一種嚴肅的藝術評價和市場導購傾向。對所有的藝術家,名氣大的也好,初出茅廬的也好,一視同仁,都要説實話,好在哪,不好在哪,評説市場前景可能會如何……沒關係,批評別人可能會産生不同的效應,不怕的,不能因為是名人大家都諱莫如深於是都説好。作學術批評要敢於説實話説真話,尤其在今天聲音一邊傾的情況下,不能再“皇帝的新衣”,在誰都明白。誰都不説的時候説真話,是要有點勇氣的,這個時代,大家都有這種意識,已經看到這種局面很不樂觀,都希望改變。我們未必去為難大牌評論家,因為他們常常要有所顧忌,但可以培養一批年輕的有想法的專業人才。我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帶了一個高研班,明春展覽開幕,同時也會有座談會,很想請專家們從評論學生的作品切入,談中國人物畫的創作,這是個引子。學生經過兩年

我毫不懷疑中國畫的生存問題,只要國家經濟、政治、科技教育強盛,中國的文化藝術必然隨之受人尊敬。

多的學習,長進在哪,缺憾在哪,哪些方面需要努力補充,對年輕人嚴格一點沒有壞處,對於一個導師而言,第一要有比較寬博的素養,第二不能誤人子弟,要為學生負責,要投入,真的給學生一點東西。這樣,好的風氣會逐漸樹立起來。現在的畫壇形勢,一方面的確不錯,數量品質都有提高。另外一方面也令人堪憂,不把藝術放到一個學術層面來探討剖析,這個氛圍很糟糕,完全變成了庸俗的市場行為。希望你們的雜誌能做出一些不一樣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確實問題很多,但現在又有這麼好的機遇和條件,喜歡藝術的人越來越多,又有那麼高的熱情,機制與市場本身問題,缺乏正確的導購、正確的評價體系,導致參差不齊。長此以往,會讓一般的藝術愛好者真假莫辨,高下難分,不正確的評價機制左右愛好者對藝術的認識,這很可怕。一般都相信名人,還有從眾心理和投資股票一樣的追高心理,這個局面如果缺失引導,後患無窮。

藝樹:您如何理解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

馮遠:我一直覺得,藝術家是土地的兒子,兒子從出生那天起就無法改變他的出生印記。一個有思想有理想的藝術家是不會也不能割捨民族傳統的精神血脈的。當然,我們理當秉持一種積極主動與開放的操守。在東西方文化藝術互補互滲的交匯處有一個“度”。如果我們超越了“度”,便可能喪失了我們賴以存身和引為光榮的基石;但假若我們達不到相應的“度”,我們也難以建立起新的現代傳統。相信以中國藝術家的智慧,是不會坐視足下的基石被消蝕的。 我毫不懷疑中國畫的生存問題,只要國家經濟、政治、科技教育強盛,中國的文化藝術必然隨之受人尊敬。東西方藝術彼此之問的文化歷史背景如此不同,究竟有否必要引領中國藝術經過一場西方式的蛻變,以達到走向現代世界的目的?中國藝術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現代之路?站在中國藝術家和藝術理論家的立場看問題,答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對於一個從事藝術實踐,並且關注理論建設的中年人來説,最好的辦法是表明自己的觀點,卻不陷入論爭的陷阱,而是努力通過實踐的成果去言説。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怯懦到喪失了文化自信,或者學著“他者”的口氣,套用似是而非的解構方式來任意瓦解、弱化,甚至貶抑賴以立足和與人平等交流的文化身份。假如有一天,我能夠擺脫那些聖哲、偉人施加於我的種種影響,真正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用自己的技術語言去表述思想與情感,該是何等快事。

1  2  3  


下一頁探尋——中國畫的當代影響力上一頁今日的中國國家畫院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第五期
· 賞“菩提陶”
· 袁佐:清涼谷行旅
· 2011“歷史•新宋莊”
· 不拘一格 暢神抒懷 ——簡析陳夫(沉浮)山水畫新作
· 劉選讓和他的西部風情人物畫
· 劉牧:從文化本質思考問題
· 今日的中國國家畫院
· 樹藝、樹人、樹方向——馮遠專訪
· 探尋——中國畫的當代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