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跨界藝術來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19 11:21:42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樸載林 《白色系列》(局部) 鑽石等綜合材料
 
 

編者按:跨界藝術是近來頗為流行的詞彙,人們常常把藝術與不同的設計領域如建築、工業造型、平面設計、舞臺、服裝、珠寶甚至音樂等元素,通過獨特的個性化組合,創造出的新奇作品,叫做跨界藝術。

跨界藝術日益新穎多樣,漸趨流行,其在市場上的價值究竟如何,現在投資這只“原始股”能否換來高效回報,也引起不少藏家的關注。本期,記者將通過對不同領域的跨界藝術家及其作品進行介紹,幫助大家做些分析。對於越來越普遍的跨界藝術現象,收藏就要立足於國際藝術思潮的走向,結合本土文化特點,選擇能代表這個時代脈搏的跨界藝術作品。

藝術家的跨界

只要稍微回顧一下歷史便能發現:跨界藝術家在某些特具意義的重要歷史時期曾“批量誕生”。比如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新藝術運動時期的莫裏斯、麥金托什等,他們堪稱跨界藝術的佼佼者。

想來,把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當作跨界藝術的傑作不會有太大異議。無論是佛羅倫薩廣場上的大衛雕塑,還是教皇尤裏烏斯二世陵墓中的《摩西像》、《被縛的奴隸》等“畫作”,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可以説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在西斯廷教堂的天庭壁畫中,500多平方米的天頂上畫著343個人物,令人震撼的宏觀場景充滿了藝術家天才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除此之外,他還是聖母百花教堂的建築設計師。現教廷聖彼得教堂門口的衛兵服裝,也是出自他的手筆。其跨界藝術品的産量和品質都無與倫比。

文藝復興和新藝術運動時期,前輩跨界藝術家們有一些共性:比如都産生於社會變革與轉型期的大背景下,在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審美觀念上的轉變過程中,不同領域開始了大規模重建,讓藝術、建築、設計等各領域的創新需求增大。另外,社會新興財富及權利階層的興起,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很多跨界創作的機會與支援。客觀環境似乎在呼喚他們,通過跨界嘗試,以嶄新作品滿足人們在這個階段的審美需求。外在環境也刺激了他們表達與嘗試新興藝術手法的願望,使他們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對新材料和新形式進行大膽探索,對不同文化藝術門類廣泛吸納,加上新文化思潮的理論支援,使他們創作的跨界作品能夠走得更遠,並且對後世産生極大的影響,其作品成為拍賣與收藏圈裏的閃耀珍品。

文藝復興時期大量跨界藝術家的爆髮式興起,既宣告了中古時代與近代的分界,又是一場關於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席捲歐洲300餘年的政治、文化、藝術、科學、宗教改革運動,它大規模地展示了藝術創作的無限魅力,造就了大批天才的跨界藝術家。達·芬奇在繪畫、雕塑、建築、科學、哲學等各個領域的造詣和成就,以及他創作的跨界藝術品,甚至被評價為人類智慧的象徵。

在新藝術運動時期,大批跨界藝術家集體展示了歐洲作為統一文化體的最後輝煌,他們打破純藝術和實用藝術之間的界限,在以藝術對抗工業、以手工對抗機器的熱情與信念中,創作出大量跨界藝術作品,內容幾乎涉及所有藝術領域,包括建築、傢具、服裝、平面設計、書籍插圖以及雕塑和繪畫等,而且和文學、音樂、戲劇及舞蹈都有關係。

1  2  


下一頁藝術價值應主導市場價格——訪摩帝富藝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文叡上一頁心相觀照——淺析戴榮華的陶瓷藝術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九期
· 心相觀照——淺析戴榮華的陶瓷藝術
· 跨界藝術來襲
· 藝術價值應主導市場價格——訪摩帝富藝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文叡
· 方興未艾的新媒體藝術收藏
· 中國現當代陶藝 拍賣背後的文化缺失
· 給傳承一個理由——記名錶百達翡麗
· 藝術品金融化的多視角解讀——“2011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高峰論壇”精粹
· 悟在藝術品藏間——訪周氏王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裁 百得利融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松波
· 藝術品基金如何尋找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