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藝術品價格為何節節攀升?火熱的投資浪潮對藝術品市場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區別在哪?如何鑒賞藝術品?摩帝富藝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文叡具有多年的藝術品基金運作經驗,他對上述問題的解答,應該有益於藝術品的收藏投資者正確地認識和看待藝術市場,更好地進行收藏與投資。 藝術品價格攀升主要源於貨幣貶值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428.42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2.71%。中國藝術品市場又迎來價格普漲的勢頭,高價拍品數量創下歷年之最。 對於藝術品價格的節節攀升,黃文叡認為主要受貨幣貶值影響,而不是完全架構在大部分人對藝術品鑒賞能力的提高。 黃文叡認為,藝術品的美學價值應該慢慢等同市場價格。我們推介一位藝術家,必須肯定的是他的創作功力,他作品的藝術價值是高水準的,但是在市場上還未被關注。之後大家慢慢體會到了,接受了他的創作,把美學價值和市場價值劃上等號了。藝術家去世之後,他作品的市場價格就更高,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是相反的現象,藝術家一齣道,其作品美學價值還沒確立,市場價格已經高不可攀,基本上就有炒作之嫌了。 投資與收藏不能被混淆 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兩者所關注的角度必然有所不同。黃文叡認為,很多人混淆了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投資和收藏都有4個重要因素,對投資而言,這4個因素的順序是:流通、品質、取得、真實;而收藏的順序是:真實、品質、取得、流通。 他進一步解釋道,投資是要獲利,看重作品是否有流通性。只有滿足市場需求的作品才有流通性,這種作品隨時都被市場接受,很多人都在尋找這樣的作品,這是投資的先決條件;再就是需要考量作品的品質,如果品質不好,即使有再大的流通性,其價格要提高也很困難;然後是作品的可取得性。有沒有渠道可以取得?大家都要的作品怎麼找得到?最後才是真偽性。很多人認為作品買錯了,以後的投資全泡湯。真偽是需要考量的,但不是放在第一位。一件書畫作品即使是真的,如果這件書畫作品不是藝術家的代表作和經典作品,沒有任何的藝術史和時代意義,一樣沒有多大的價值。這些都需要研究,把藝術家的每個風格期和創作的技法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如何鑒賞藝術品 對於如何鑒賞藝術作品,黃文叡認為,閱讀一件藝術品,尤其是史論家尚未著墨的新興藝術家的作品,要尋找兩大共通元素:一、作品中不須深度咀嚼就能掌握的“直接而明確”傳達出的資訊;二、隱藏在作品背後的符號(暗喻)。如張曉剛的《大家庭血緣》系列作品,一看是一家人,再細看每個人面無表情毫無互動,唯一牽連彼此的就是那臉上抹滅不掉的胎記和那一縷紅絲線。這種暗喻的鋪陳不僅是成就一個藝術家個人風格的必要條件,也是一件好作品的必備元素。 藝術史學中的研究方法論,強調從作品中去找答案,訓練觀者透過作品中形式與內容的演變,先歸納整理出藝術家不同的創作期,再深究改變作品主題與風格的背後原因,是環境的改變、生活的驟變、心靈的衝擊、受某風格的影響,還是自我不斷的挑戰。一個藝術家作品風格的改變,事出必有因,即使是對過去主題和內容的反叛,但反叛中必有繼承。如主題和風格的改變突然轉向,無法從之前的作品中尋得脈絡,只是一時興起或遇創作瓶頸的調適,如此態度皆不足取,也很難對藝術家未來的發展有所期待。 近些年,藝術品基金、文交所的資産包、藝術品信託産品以及用融資方式的藝術品投資商品,豐富了藝術品投資市場。黃文叡認為,這些藝術品投資産品的主要目的,無外乎是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較高的報酬率。但是這樣的短線操作對於整個藝術生態和藝術架構會産生非常大的衝擊,包括藝術家之後創作的延續,以及所有國人對於藝術品鑒賞的能力,都被忽略了。如果大家對藝術的鑒賞都有一定的水準了,在這個鑒賞的基礎上把藝術品市場的價格慢慢拉升,這才是正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