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個體氣質與文化復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06 13:35:18 | 出版社: 中國當代藝術基金出版社

文化的生成,源於先民最初對於宇宙和世界的感受、理解、闡釋,這些闡釋沉澱成為人類生存的共識,進而成為文化的核心理念。那些源頭性的、終極的、永恒的價值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域顯現為不同的文化體系和形態,為不同的種族和民族的生活提供著深層的價值依據。

然而,這些價值很難單純通過文字的記載來延續。單純的文字過於抽象和多義,教義若缺乏了偉人、英雄、先賢作為佐證,總是會顯得蒼白。故基督教在強調上帝的絕對神聖和真理的同時,需要一個“道成肉身”的耶穌;而東方也需要“孔子見老子”,將形而上的宇宙觀具體落實為政治人倫的儒家思想。數千年以來,人類那些根源性的共同價值通過一個個高大而光輝的人物而變得具體而明確,後人在他們個體光芒的感召下不斷躬身、自省、超越,將這光芒代代傳承下去。因此,西方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就是“啟蒙”——確立個體生命的意義。今天西方世界的普世價值觀諸如民主、自由、公平等都是建立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之上,並服務於個體生命。

中國近代以來的歷次社會變革,總體看來都是偏向於政治、經濟層面的努力,而這種努力往往又是以傳統價值觀的斷裂為代價。“革命”逐漸成為一種價值依據而取代了傳統價值觀,個體也往往成為革命的需要而被不斷改造和規定——個體的幸福與否並不在於個體的生命感受,而是是否符合革命意識形態。今天,革命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開始意識到文化重建的重要性,其中重要之處,就是人心的重建。

因此,我們提倡“文化復興”要體現在每一個個體身上,而不是為了鍛造一個新的、宏大的國家文化意識形態。我們希望所謂的“文化復興”能夠讓中國人身上重現那種與先賢息息相關的高貴、和諧、內足、氣節、禮讓等高尚的“中國人精神”,讓這種精神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造就高貴的個體、高貴的生活方式。本期《藝術時代》就“文化復興與個體造就”為切入點,繼續邀請知名學者探討文化復興這一時代話題;同時本期選擇的藝術家也偏重於其內在心靈世界的表現和個體生命氣質的呈現,期望對關注本話題的讀者有所啟發。

下一頁藝術時代上一頁中國文化復興與社會理想的重大轉向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時代第五期
·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 對“中國當代藝術院”的歷史陳述
· 高士明:“當代”是一片流沙
· 茅小浪:“虛無之有”乃藝術的最高原則
· 杭間:藝術的身後還有其他
· 王俊:回到內心才是可靠的
· 中國文化復興與社會理想的重大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