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提到的其他對於在形式上維護權力合法性必不可少的物件還有占卜表、人口登記簿、卷冊(包括檔案或者書畫)和御璽。在朝代更替之際,獲勝的統治者總要設法從前朝取得這些象徵合法性的東西。大史學家司馬遷描寫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在西元前202年奪取秦都咸陽的場面:“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此後,劉邦繼續鞏固漢的統治,最終成為漢高祖,開創了漢朝的偉大基業。 除了上述的地圖、檔案、印璽、書冊和青銅器等與政治緊密相關的藏品外,受皇帝和宮廷資助的藝術逐漸拓展了皇家收藏的範圍,促進了皇家收藏的發展。 在中國的皇家藝術發展中,書法長期以來發揮著特殊的作用。西元3世紀,皇家收藏者在收藏書法作品時更多的是出於美學上的考慮,而對其書寫內容已不太看重了,這表明皇家收藏者收藏作品的著眼點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書法因而成了皇家藏品中第一種因為純粹審美的原因而被珍視的藝術形式。約4世紀的時候,緊隨繪畫之後,作為一種藝術品,書法也成了宮廷藏品中的一部分。逐漸的,美學特質在書法繪畫作品中具有了更高的地位。早期在青銅器上可以見到的神奇權力和來生預示、在肖像畫和隱喻畫中蘊含的道德教化此時都退居到了次要的位置。然而無論如何,和神奇的青銅器以及中國早期帝王收集的其他寶物一樣,那些因為美輪美奐而被收藏的皇家藝術品,仍然具有一個相同的功能即象徵政權的合法性。 隋朝的兩個皇帝隋文帝和隋煬帝重新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持續三個世紀的政治分裂。隋朝建立後,文帝和煬帝把書法變成了一種政治工具。那時候中國的南方文采蔚然,完好地保存著古老的中華文化。文帝和煬帝父子雖然征服了南方,但他們仍然只是來自北方的武力篡權者,要在文化上徹底征服南方絕非易事。當時北方地區崇尚一種寫在方格之內、筆力遒勁的書法風格,這種書寫風格很適合石刻。而在南方,4世紀的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深受人們推崇,他們優雅的筆法和精緻的風格廣為流傳。南北迥異的書法風格本是文化多樣性的一種體現,但為了鞏固對文化領域的控制,隋文帝和隋煬帝以南方的書法風格為準統一了南北書法,這種做法恐怕也是對他們本人不太高貴的出身的一種修飾。 唐太宗也對藝術興趣濃厚,常常以此為樂。他也很推崇王羲之的書法,在位期間盡其所能蒐羅王羲之所有的真跡。據説唐太宗收藏的王羲之的作品近2300件,但不可能全部都是真跡。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蘭亭集序》最為後人所稱道。它記載了353年春,王羲之和友人相聚蘭亭舉行禊事的情形。王羲之的後人將這篇珍貴的手跡交給一個叫辯才的和尚保存。儘管辯才秘密地珍藏著這一珍跡,但《蘭亭集序》留存於世的消息還是傳到了唐太宗的耳中。太宗皇帝曾再三要求辯才將其獻出交給皇家收藏,可後者堅持説已經丟失。最後,直接索取不成的皇帝想出了一條妙計。他派一個名叫蕭翼的官員喬裝成行商,帶了一些王羲之其他的真跡去找辯才。在取得辯才的信任後,蕭翼拿出一幅王羲之的珍品給辯才看,辯才和尚終於上鉤,也拿出自己珍藏的《蘭亭集序》。蕭翼故意説他收藏的《蘭亭集序》是贗品,辯才聽了十分沮喪,倉皇間跑出房間。蕭翼乘機一把抓起書軸,奔出去飛身開工,然後才向辯才説明瞭自己的真實身份,後者聞言當場昏死過去。《蘭亭集序》到手後,唐太宗珍愛非常,直到臨終前,這位太宗皇帝還丟不下他鍾愛有加的《蘭亭集序》,吩咐將王羲之的墨跡殉葬。 唐太宗對一個書法家的癡迷“在中國的書法史上影響深遠……此後,王羲之號為書聖,他的地位一千多年來不可動搖。”而另外一些出色的書法家因為沒有得到皇家的認可而湮沒于歷史的長河中。 歷史表明,皇帝建立皇家收藏往往有個人趣味和政治需要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滿足皇帝個人作為收藏家對稀世珍品的渴望,另一方面它也加強了皇帝的聲望和政治權力。長期以來,中國統治者對這種皇家園林享有特權。皇家園林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因為它們是統治者娛樂和休息的場所,還因為它們具有某種宇宙意義。在中國,很多人都相信,製造一個物體的複製品就能掌握這個物體本身。對於皇帝而言,建造皇家園林就是對天下江山的複製,掌握園林即意味著天下盡在囊中。宋徽宗也不例外,他把全國各地的動植物匯集園中,甚至還從國外進口了一些品種,目的是企圖通過創造一個縮微的宇宙來象徵皇帝對其國土的統治。但徽宗建的園林卻是獨一無二的,它用大量的石頭在首都汴京(開封)周圍的平原上造出了一片勝景:山川、懸崖、峽谷、河流、異國的植物,樣樣齊全,每一處都是北宋疆域內一個地區的縮微再現。這樣一座天堂般的園林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建成,對於國庫和被迫參與建造的成千上萬的工人來説,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