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陣圖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2013-06-17 14:33:31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陳偉農,當傳統蘊生激情

1962:出生於沿海的浙江省聯盟村。

1974年:一幅熊貓圖畫讓小男孩決定學習繪畫。學習古代和現代題材繪畫。

1988:成功通過浙江美術學院入學考試。

1994:形成自身風格,水墨畫及多色彩作品。

2000:在北京和巴黎之間生活和創作。

先是在家庭範圍學習繪畫和書法,之後師從選定教師。這個時期之後,陳偉農轉向研究古代畫作,從中獲得創作所需的大量構圖學識。之後,他成為徐悲鴻的狂熱追隨者,徐是西方畫派的代表人物,曾到巴黎學習創作和寫實。

“二十多年以來,陳偉農充分調動水墨畫方面的才能,並將細微至極或是灰黑至極的墨的價值利用起來,形成了一個多彩的創作世界,重新綜合了中國畫家流派的色彩以及所汲取的西方的抽象流派,探尋至所觸及價值的最末端,即從自然基礎獲得的生命”。

二十多年以來,西方重新發現了中國創作的多樣化,它既可以墨作畫,也可用塗料或是油料來闡釋色調強烈的作品。乍看這一多樣化比較陌生,但它通過深黑與乳白的飛舞處理出來的水墨畫,吸引了諸多現代和當代藝術愛好者。如此創造的景象,宛如帶著觀眾進行未知旅行的小宇宙。

3月21日到下個月7日,Flichy畫廊舉辦了1962年生於沿海的浙江省的陳偉農

的作品展,他畢業于杭州美術學院,其國際生涯主要是在首都巴黎。

在兩種文化之間這樣的遊走,讓人想起起巴黎對中國藝術家的持續的誘惑力。如同他那些偉大的先輩們,徐悲鴻、趙無極和朱德群,陳偉農所繼續進行的繪畫創作,從中國書法借用了結構和形式上的要素,來形成紙上的作品,但他更進一步借用了他處的色彩渲染手法。他因此實現了美妙的結合,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中國現代藝術,它並非完全抽象,而是依然扎入根系之中,並在大自然蔓植於人周圍的現象當中釋放他的情緒......

柯孟德

(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士

法國國家科學院中國專員)

2013年3月于巴黎

草書之一

《舞動符號》—從波洛克.米羅到陳偉農

“我處理的是自然的節奏, 我由內而外地工作 與自然完全一致”

——傑克森.波洛克

身為一位重要的藝術家和博學的人,陳偉農清楚意識到他自己的手勢、他的創新和他的影響範圍。符號誕生、存在、死亡與再生;所有存在,所有創作的週期。這書寫的過程不單是物質的,不僅是墨水在紙或絹上劃過,同時也是精神層面的。交織的字體、簡單或強烈突出的曲線,用於界定遊戲創造構成的節奏的表面; 這些符號將載體變換成非形象的表面,黑色與白色,單獨或結合在一起,成為我們的對過去的參考、舊習慣以及概念框架的破壞者,為了拓展事物那深不可測的區域。

陳偉農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憑藉他對藝術的研究、他顯赫的師承、他對古代作品的臨摹,他開創了個人的書寫方式;一種強烈與積極的書寫方式,一個包容不同節奏的空間,有著無限放射或爆裂的可能。符號(聚合、相連、相接的符號)的熾熱中有一種如此強烈的能量。生命在此永不熄滅,她高聲呼喊,我們可以説她吶喊著,在我們眼前跳躍。線條既神經質,又緊張、優雅;精煉的軌跡,如同刮肉見骨,如同成為生命本身的團團火焰。 

抽象書法系列-220×368cm,布

1  2  3  4  5  6  7  8  9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