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鄉村·不確定的空間——策展人愛默楊專訪

資訊>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9-18 17:27:05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隆裏古城是貴州省黔東南地區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古軍事屯堡。2016年隆裏迎來了首屆中國(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這也是國內將新媒體藝術概念大規模植入鄉村在地性藝術節中較少的案例。據在2017年8月召開的“2017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季·北京發佈會”上,主辦方向媒體透露,今年的藝術季將增設駐地藝術家創作環節,增加在地性創作的深度,20位中外藝術家的作品將遍佈古城的各個角落空間。本屆藝術季總策展人愛默楊在發佈會上介紹藝術季主題“藝術、鄉村、不確定的空間”時表示:一、“不確定”是藝術的天然屬性,其中充滿豐富的可能性。二、“不確定”是對“確定性”的否定和批判。三、和城市白盒子空間穩定、可預期的展覽結果不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進入新的開放性地域,必然呈現未知的、全新的生命。
  藝術中國記者隨後在波堤空間對總策展人愛默楊做了獨家專訪,愛默楊就展覽情況、新媒體、公共空間和藝術鄉建等話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2016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

藝術中國:去年首屆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上的作品是以新媒體影像為主嗎?

愛默楊:是的,包括影像和裝置。展覽有三個單元,由三個年輕的策展人:閻玉婷、王東、殷嫣分別主持,包括影像,新媒體的影像裝置,還有一個單元是跟新媒體相關的在公共空間裏的作品。我們把傳統的影像通過展覽的設計放到戶外,它所呈現的意義會發生改變。

藝術中國:戶外影像作品能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嗎?

愛默楊:比如宋冬的《煞風景》是四通道的視頻,以日常的食物為題材,是他幾年前的錄影作品。去年我們在等待收割的稻田裏面,架了四張大電影螢幕,然後把視頻放進去。在稻田裏呈現這些影像時,我們的感受、它的意義發生了改變,有可能遠離了藝術家原本的想法。這種嘗試讓我覺得藝術家的作品一旦有機會進入到新的場域空間,某些東西會發生改變。當然如果是從一個白盒子(藝術空間)到另外一個白盒子,那可能變化不大。

2016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

藝術中國:去年的作品都是在戶外呈現嗎?

愛默楊:也有室內的。去年有五十多個藝術家,有室內的展廳,也有戶外的。有兩個室內的單元,一個戶外的單元。當時就想嘗試一下這些媒體作品放到公共空間裏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藝術中國:除了宋冬的作品,還有什麼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愛默楊:還有陳霄,他也是位優秀的影像藝術家。他在古巴拍的作品《一夜》,影片中的女孩不斷地重復一首詩,從晚上一直走到天亮。影像在稻田這樣的環境裏播放。天一黑,開始迴圈地播放出來,持續到天亮,聲音和影像都被白天的感覺吞蝕了,夜晚降臨時她再一點點浮現出來。

藝術中國:在晚上播放會組織一些觀眾去觀看嗎?

愛默楊:沒有人組織,都是自己去。我們當時在展覽的海報和預告裏有資訊發佈,感興趣的人就會按這個時間地點去看,有的行為作品是有時間段的。

隆裏古城 古城考察駐留藝術家  楊心廣 

藝術中國:今年隆裏藝術季最大不同就是您剛才説的是駐地計劃。他們大約需要創作多久?

愛默楊:這個事兒從七月份就開始了。國外的藝術家沒有這個條件去考察。國內的藝術家大都會到隆裏現場,圍繞現場拿出方案。藝術家進場時間是按照自己的計劃來安排的,九月、十月、十一月都有,一直到12月份,是一個較長的寬鬆時間段。

新媒體

藝術中國:展覽的題目為什麼使用新媒體藝術,而不是使用當代藝術這個詞?

愛默楊:新媒體(藝術)的概念更有趣吧。新媒體(藝術)因為技術的豐富、悅目、刺激、多變,其實很適合大眾尋找感官刺激的的心理。一旦有新鮮、悅目、龐大,哪怕是戰爭的資訊都會令他興奮起來。這種特徵對他來説是有效的。如果把涉及感官悅目的技術外殼去掉的話,一個純粹當代表達大概很難進入民間。我覺得這是一種方法和途徑。

2016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開幕現場

藝術中國:去年有很多聲光電炫目耀眼的作品,今年是怎樣的情況?

愛默楊:那些“show”,像一個旅遊景區的節目或者新産品的發佈會一樣。舞美擅長做這些,它更為大眾所喜愛。去年幾個公司聯手來做了一個水的“show”,在噴起的水幕上投影,高二三十米。鐳射映射上去五顏六色好漂亮,老百姓覺得很好看,這是節日的特徵。但是,上次我和縣裏的領導説,它再有多好都不適合這裡,隆裏屬於待開發地區,目前沒有這麼多遊客,它支撐不了這樣show的成本,一晚上消耗的電和水就要花幾萬塊錢,這哪適合中國鄉村啊。那次的經驗之後我覺得有些問題,應該有一點實實在在的事,能夠有一些當代語境的、體現地域文化,又能長久留在隆裏的作品。

藝術中國:今年能夠在公共空間裏留得住的作品大概是什麼樣的狀態?它們裏面有沒有一些實用性?

愛默楊:有的有,有的就沒有,只是純粹的一件作品。這就涉及到我對新媒體的理解。現在講新媒體總是指向與電腦相關的聲、光、電等等。藝術家用它們去做影像、燈光、互動的作品。其實這是近幾年才形成的格局。新媒體藝術的概念最開始在西方是指藝術家和科學家在同一空間下工作,它特別強調同一空間之下。完全不同領域的人在同一空間下工作會産生新的東西。這裡的科學家包括但一定不限于電腦圖形圖像領域的科學家,它可能是生物、物理、地質、建築等各個方面。假如隆裏要疏浚河道,會涉及到水利技術問題,這肯定是由水利專家來做。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藝術家能夠介入進來,可能就會産生一個既滿足功能,又滿足思考意義的不同的結果,這就是一個未知的事情了。

2016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展覽現場

藝術中國:所以您是採用新媒體技術,鄉民才會更感興趣。

愛默楊:我們不像西方那樣,把新的媒介作為拓展藝術邊界的手段,我們是把它作為吸引公眾進入到這個領域的手段。要不然民眾就去看視頻,網路大片這些東西去了。那些東西其實是在一個陳舊系統裏不斷重復的東西,不再具有活力。它拍得再好,技術再先進,也是陳舊系統不斷自我複製的一個結果。

藝術中國:是不是比傳統的架上繪畫,雕塑等更吸引人一些?

愛默楊:傳統繪畫是一種我與一個外在對象的關係,我觀看、我欣賞、我思考。而新媒體(藝術)可以是一個場域。你在其中、在作品中。你可以思考,也可以只是沉浸在這個特殊的氛圍裏。這完全不同,我覺得這個東西更適合中國的現場。人們不斷在新鮮的場域裏受到感染,會一點點發生改變。從傳播的角度講,在畫廊、拍賣行、美術館這樣的一個系統裏的中國當代藝術日益失效,應該更多的和民眾發生關係。媒體技術的進步已經創造了無數的可能性。

2016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開幕現場

藝術中國:也就是説可以通過新媒體藝術這種現代形式激活大眾的活力和想像力?

愛默楊:大多數人的思維、價值觀、道德體系都是非常穩定和傳統的,有很多禁忌,這都不是現代主義的特徵。現代主義的特徵是不可知,不確定的,是未知所帶來的活力和思考。但是陳舊的價值觀和道德倫理體系裏,個體藝術家的現代性和批判性如何要發生作用、更新現實並非易事,需要具體的策略和方法,新媒體藝術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公共空間

藝術中國:現在能透露下目前駐地藝術家大致的創作方向嗎?比如涉及一些老建築的改造和展陳。

愛默楊:目前涉及到私人建築改造的項目還沒有。主要是指向的鄉村的公共空間。在中國,尤其是鄉村,存在很多禁忌。你很難嘗試在村民的私人庭院裏做點什麼。如果我們的藝術家駐村計劃能帶來這個區域經濟的改變,我想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他的觀念,會思考和接受這個原本超出他的價值範疇的東西。

隆裏古城東大門

藝術中國:這些鄉村公共空間主要是指什麼?

愛默楊:隆裏是一個很小的明代古城。它有幾條街道、一個小廣場,幾個城門保存得還算良好。每個城門附近都有一小塊空間。再就是周圍一些種植經濟作物的田地。這次青年藝術家孫文冠,準備介入農民種草莓的大棚的設計和建造。這既是他的作品,又有其實際功能。既能表達藝術家的想法,同時又和隆裏的農業生産發生密切的關係。

藝術中國:我注意到在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節裏會有很多在私人住宅裏的作品。

愛默楊:他們做作品的私宅是荒廢的房屋。在中國的當代藝術的駐村計劃,有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我的策展主題裏的“不確定的空間”。這種不確定或未知是藝術原本的狀態,它對應的是已知和確定,是傳統的,維護現有利益的東西。在公共空間,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大面積的建築複製是人的思想同質化的表徵。有趣的是,在公共領域被抑制的個性,會在每個個體私人空間中以家庭裝修的形式豐富多彩的釋放出來。

隆裏古城考察

藝術中國:也就是説公共空間的差異會對人産生很大的影響?

愛默楊:這種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反差其實特別能説明中國的問題。公共空間不僅承載基礎的實用功能,也絕對指向人的精神存在。重復的圖景不會激發人的想像力和對事情的獨特判斷。各種新鮮的東西才會刺激你的想像力,人的思維才會活躍。

在地性創作

2017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季策展團員 馮兮

藝術中國:這屆的作品是基於地域裏的文化、生態來進行的在地性創作多?還是具有國際化的作品多一些?

愛默楊:我的要求都是在地性的。藝術家去考察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考慮這個區域的文化和特色,只有這樣作品才會引起區域裏人的共鳴,你把歐洲或美國某個現代博物館裏的東西直接扔在這兒可能會失效。去年我們之所以把宋冬的作品放到稻田裏,是因為它跟食品有簡單的邏輯關係,所以吸引了好幾位農民在這兒聊天。如果這裡面沒有關聯性,他們就不會談論,他看一眼就過去了。西方的藝術家不方便在隆裏考察,我們就請志願者做了AR發給他們,幾個重要的地點都能全景瀏覽。我們再簡明地把隆裏戍邊軍隊,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歷史資訊發給他們。其實西方藝術家在這方面的意識很強,目前幾位藝術家提供的方案我覺得還挺滿意的。

藝術中國:您能舉個例子嗎?

愛默楊:比如説美國藝術家Laura。她的方案是找一條東西方向的路,隱喻著東西文化的連接。然後她在路上修一道波浪狀的墻,朝北的這邊藝術家以鏡子為材料做鑲嵌壁畫去映射這邊人不斷走動的影像,另一邊種本地的植物。鑲嵌壁畫是西方的,與這邊農耕圖景中傳統的植物形成的關係,東西方的、傳統的、當代的交融一體。

隆裏古城 藝術家駐留空間

藝術中國:去年也有很多學生做了很多作品,今年會是什麼情況?

愛默楊:去年是13所院校的成果展,他們在各家宅子裏做一個臨時的展覽。有北京電影學院、傳媒大學、中國美院等,他們把錄影、裝置,甚至畢業生裏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帶過來。今年還會有十個院校參加。

藝術中國:他們也把作品放到居民家中?當地人同意嗎?

愛默楊:一是臨時性的展覽,幾天就撤了。另外也和他們的建築有關。當地建築叫“印子房”。正房院落前有廂房,人住在後院。前面的空間都空著。就可以在這個空間布展。政府的基層官員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得以實施。

2016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節藝術實驗與理論高峰論壇上總策展人愛默楊致辭

藝術中國:今年藝術節的活動有五天,都有什麼亮點?

愛默楊:會有簡樸些的開閉幕式。四個show由不同的舞美公司和創作者來各自承擔,還沒完全確定下來內容。有三場論壇,有兩場是延續去年的,“新媒體藝術實驗與理論”和“新媒體的技術論壇”。今年增加了一個鄉建的論壇,討論鄉建實踐,理論,政策。還有一個內嵌的“稻田音樂節”。

藝術中國:有確定下來具體的show嗎?

愛默楊:有一個已經定了。戲劇導演竇輝的新排的傀儡戲《農夫與金魚》。

藝術鄉建

藝術中國:我覺得您解釋不確定性的時候,大概是從藝術創作和社會批判這兩個方面來做的,您是希望以藝術家的力量來介入並搶救一些傳統和地方性的東西?

愛默楊:我們不久前介入了一個貴州的老城區的改造項目。我們改造的原則是保存它建築本身的特點,這個特點即是傳統和地方性的概括。這個特點如果用美醜、好壞這個簡單邏輯來判斷是有問題的,因為人的審美觀念、道德觀念是在不斷變化的。現在你認為特別醜的建築,説不定三十年後拆的沒剩幾棟時,會看起來挺美。這個特點是逝去時代凝結在建築上的人的訴求。不是美醜能篩檢的。如同歷史,那些偉大的和卑劣的事件,我們不能為了讓歷史看起來美好一些就把卑劣的事件刪除。從文化的角度講,這些特點是對過去的正視以及對時間的尊重。從經濟角度講,這些特點是特定時空下産生的區別性價值,能夠創造利潤。在保存特點這個前提之下,我們的工作是滿足人的需求,現代主義文化之下的人的具體需求。

隆裏古城

藝術中國:您在發佈會上曾經説過,隆裏歷史上是漢族直接進入少數民族區域,相當於“文化入侵”。而新媒體是當今新文化直接插入到隆裏相對封閉的環境裏。有些人也會覺得這是文化入侵,您怎麼看這一點?

愛默楊:有一些所謂的環保主義者,試圖在西南山區,怒江、瀾滄江那些偏遠的地區保留原始狀態的鄉村,他們反對政府的開發修路計劃,這公平嗎?你享受現代主義的種種成果,處在各種現代化的舒適的設施設備當中,為了保留你的所謂文化景觀,讓他們處在貧困、封閉、原始的生活中,你的鄉村景觀是野生動物園嗎?我覺得這太不公平了!

藝術中國:很多人都質疑貴州的西江、雲南大理地區嚴重的商業化傾向,您怎麼看?

愛默楊:我覺得這是一個過程。誰也不能以文化的名義剝奪個體的人的發財致富的機會。如果你住在那兒,你也不放棄這個機會。

隆裏古城 

藝術中國:您以前也做過鄉建類項目吧?怎麼理解您説的“公共空間建設像一場戰爭”?

愛默楊:我一直圍繞鄉鎮做不同類型的項目,自然會産生一些思考。所以我才會有“公共空間建設像一場戰爭”這樣的感受。我還拍過一個紀錄片,叫《宗祠》,也是探討中國農村在轉型期的問題,是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莊拍的,村子裏很多是富豪,也有很多貧窮的人。傳統的宗法社會已經解體,新的市場契約又沒有完全進入。原本以宗祠為核心的、由宗法制度管理的公共事務陷入困境,同族之內糾紛不斷。公共領域成了爭奪個體利益的戰場。

公共空間建設中的商業項目,大多以效益為中心。單純追求效益的結果就是抄襲、模倣、大面積的重復性建設,以及更為可怕偷工減料和粗製濫造。注重效益無疑會讓有想法、想創新的人失去競爭的機會。因為創新會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我們的政府因為種種原因更理解可量化的物的成本,難以量化的、卻真正創造價值的思維的成本往往不被重視。


(受訪人:愛默楊  採訪人:劉鵬飛  錄音文字:王雅淋)

簡 介

愛默楊,2017隆裏國際新媒體藝術季總策展人。新媒體藝術家、策展人、製片人,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新媒體藝術委員會副主任。1969年生於河北承德,現生活在北京。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于中國傳媒大學,數字表演藝術實驗室負責人。他致力於當代藝術中的新媒介及思想在公共領域的推廣,並在鄉鎮的公共空間建設中有廣泛的參與和藝術實踐。他認為中國的公共藝術是一場戰爭,是對有限公共空間的爭奪,也是對惡俗趣味,以及廉價、高效、追求商業利益的建設的反對。其本質上的敵人是公共領域普遍存在的陳舊的社會心理結構、禁忌和價值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