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6日,黃耀明在香港成立人山人海音樂廠牌,同天也是他37歲的生日。隨後的日子裏,人山人海成員為張國榮、王菲、林憶蓮、陳奕迅、鄭秀文等歌手監製過歌曲,併發掘了at17等優秀的歌手及組合,影響力逐漸輻射整個華語圈。2010年6月16日,黃耀明將和他的“人山人海”,在北京世紀劇院為各自慶生。
人山人海前的明哥
“達明一派”時期的黃耀明,是一個相對純粹的主唱,在劉以達主導的音樂全局中,他更多扮演的只是一個潤色的角色。黃耀明在這個時期最突出的成就,是為達明一派留下了一種亦柔美、亦嫵媚、亦古典、亦妖艷的聲音特徵。
“音樂工廠”時期的黃耀明,在羅大佑的經驗傳授中,打開一扇扇更為開闊的音樂窗口。同時更通過音樂工廠這個廠牌開放式音樂平臺模式的感染,為日後創建人山人海奠定了基礎。
不只是一支樂隊
人山人海的多重身份
人山人海的前身,是黃耀明個人專輯的幕後團隊兼樂隊。在正式命名“人山人海”之前,Minimal樂隊的亞裏安和李端嫻,Multiplex樂隊的梁基爵和普普樂隊的蔡德才等人,大都從事一些實驗和前衛音樂的創作,曲高和寡之餘,純為音樂理想。不過,他們對於音樂的探索精神,恰恰適合正值單飛、想要超越過去的黃耀明。於是,從《信望愛》的合作開始,隨著音樂口碑的逐漸建立,這些音樂人也開始有了更為明確的音樂發展方向,並且以黃耀明為中心,慢慢形成一套獨特的音樂體系。他們的出現,改變了香港樂壇之前樂手只提供伴奏的單一服務,而是向著樂手與歌手互為影響、互為滲透的真正合作化方向發展。因此,即使是在早期,人山人海也不僅僅只是黃耀明的樂隊,他們實際上就像是黃耀明音樂世界的組成部分,不僅承擔了監製、製作、創作、演奏等工作,也影響了黃耀明的音樂理念。
是一個風格品牌
在新千年以後,在王菲、張國榮、許志安、陳奕迅、莫文蔚、何韻詩、鄭秀文、林憶蓮等歌手的專輯創作人欄裏,經常可以看到“作曲/編曲:李端嫻@人山人海”,或者“製作/監製:蔡德才@人山人海”等字樣。每一位“人山人海”的成員,有著各自的創作風格,但只要是在創作欄裏出現“人山人海”,那也就預示著這首作品偏電子、偏華麗,交織著主流與非主流,搖滾與舞臺劇的融合方向。久而久之,人山人海不僅成為一個過硬的創作品牌,更成為許多主流歌手想要突破自我、搞搞新意思的首選目標。
是一個藝術團隊
人山人海經常與“進念二十面體”等實驗藝術團隊進行合作,將觸覺延伸到文學和戲劇領域。與此同時,為黎達達榮出版漫畫書籍,以及為電影《明明》製作原聲等工作,也體現出人山人海更為開放和多元的文化意識。
是一家唱片公司
人山人海在2002年和2005年,分別和獨立組合at17及PixelToy簽約。他們小電子加小清新的音樂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近幾年香港獨立流行樂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人山人海還簽約了新人黃靖,他將在6月14日,作為at17的嘉賓出現在星光現場。
是一種影響力
人山人海是一個介於文化團體、唱片公司和創作團隊之間的廠牌或組織。它的出現,為香港主流樂壇,帶來更具前衛和實驗精神的創造力,更通過他們目標一致、分工明確的組合方式,讓香港的音樂製作人,開始由單幹時代轉向品牌化經營、互助化合作。如雷頌德的On Your Mark、陳輝陽的“好好笑”,以及何韻詩的Goomusic等等,就都是這種模式的延伸。就連陳奕迅2009年粵語專輯中出現的H3M概念,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人山人海的一種模倣和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