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艾靈頓公爵大樂團 在中國找回尊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12 11:36:48 | 文章來源: 南方人物週刊

 艾靈頓公爵大樂團 在中國找回尊嚴

艾靈頓公爵

 艾靈頓公爵大樂團 在中國找回尊嚴

今日的艾靈頓公爵大樂團,前排左一為艾靈頓公爵的孫子

艾靈頓公爵是誰?他並非英國女王授勳的貴族,可是他在爵士音樂史上的地位卻像個國王,尤其是在上個世紀爵士當道的時代。僅僅看看他在50年時間裏獲得的那些榮耀便可知此人的影響力:13次格萊美大獎、格萊美終身成就獎、普利策獎、美國總統自由勳章、法國騎士勳章得主,以及,美國硬幣上出現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

老國王已去世多年,目前領導樂團的重任落到了孫子保羅。莫瑟。艾靈頓的身上,可是出生並成長于丹麥的他卻從沒見過自己的爺爺,在廣州星海音樂廳後臺他穿著一條大短褲,彩鑽在耳上閃耀,皮膚幾近" 漂白" ,説得興奮了,驕傲地露出胳膊上巨大的彩色丹麥國徽紋身。

他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丹麥人。他最愛滾石樂隊,每天練習搖滾吉他獨奏,直到昏睡過去,一邊躺著他一半中國血統的新女友,一邊是自己心愛的吉他,他的雙胞胎女兒現在已經6 歲,可是她們的母親卻跟一個19歲的愛爾蘭小子好上了,這一切仿佛與風流倜儻的老艾靈頓一輩子紮根紐約,歌唱這座城市以及自己族群的形象,相距甚遠。

樂團的三朝元老小巴裏。李。豪爾曾經忍不住緬懷逝去的美好時光,他總説:" 哦,老兄。當年艾靈頓公爵演出之後,總有漂亮女人等著見他,都是些又有錢又漂亮的女人。" 艾靈頓樂團的廣州演出已是第二年,偌大音樂廳裏只坐了400 來人,可是臺上16人的樂隊卻使出了渾身解數。幾乎所有樂隊成員都受過良好的科班教育,精通四五種樂器,雖然目前多了幾張白人面孔,可是最後能以技藝高超的即興演奏撩撥觀眾情緒的,都是黑人。在他們的撩撥下,拘謹的觀眾竟然全部跟著動了起來,這樣的情景令人想起艾靈頓公爵的一首經典歌曲:《給我搖擺,其餘免談》。

大樂團這種形式本身就是爵士樂在上世紀20年代搖擺(Swing )時期的産物,是極具享樂精神的爵士時代的産物,而惟有12人以上的樂團製造的氣勢才足夠讓人們搖擺起來。與艾靈頓公爵同期的爵士大師本尼。古德曼説,搖擺是音樂中的自由演講,是無拘無束的享樂主義。它的發展幾乎伴隨著觸碰禁忌的快感——在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因為禁酒令和種族隔離政策,酒精和種族是最重要的禁忌。

1923年,歐文尼。馬登作為一個傑出的私酒販和黑幫老大,在紐約那家著名的幸幸監獄服刑,他在監獄裏遙控指揮,接管了哈萊姆區142 街上一間名為迪拉克斯的俱樂部,將其更名為棉花俱樂部。關於俱樂部名字的由來,有人猜測周圍原是棉花地,也可能俱樂部只接受白人顧客的經營方針,不過美國人一説到" 棉花" ,就想起彎腰勞動的黑奴。

諷刺的是,棉花俱樂部成為上世紀30年代紐約哈萊姆文藝復興的基地之一。通過音樂的形式,黑人文化開始真正融入美國大眾文化,而在這之前因為種族隔離,黑人音樂只在非洲裔美國人中傳播。但是在棉花俱樂部,聆聽黑人爵士樂的是紐約的上東人士。當時棉花俱樂部的" 週日名人之夜" 上有梅。韋斯特這樣的影星,甚至有紐約市長傑米。沃克。幾乎所有爵士樂早期著名人物都在這裡演出過,從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貝西。史密斯、卡布。卡洛維到埃拉。菲茨傑拉德、比莉。哈樂黛。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