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搖滾音樂節 青春強心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12 10:08:26 | 文章來源: 南方人物週刊

在多方利益的融合中,音樂節開始了頻繁的全國遊行式巡迴演出。音樂節,如同這個時代青春的一針強心劑,讓處於空虛與繁榮夾縫之間的年輕人,確認自己的生命依然鮮活

5月15日,唐朝樂隊在草莓搖滾音樂節西安站上唱起了《夢回唐朝》。張炬已然逝去,丁武也嘶吼不出年輕時的肆意與不羈。和腳下站著的大唐芙蓉園一樣,希冀用形式去召喚開元盛世,卻終究顯得蒼白。不過,這阻止不了台下搖滾歌迷的熱情,有人哭了,用拳頭拭淚,在台下pogo成一團。在燈光、夜色和古色古香的倣唐建築簇擁下,青春荷爾蒙蒸騰出的躁動不安顯得有些滑稽,但也令人動容。

這或許就是搖滾音樂節的魅力。在歷史上最重要的4個搖滾音樂節(蒙特裏國際流行音樂節、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瑞丁搖滾音樂節和格拉斯頓伯裏音樂節)中,最具象徵意義的是伍德斯托克搖滾音樂節。在過去40年裏,"伍德斯托克" 成了一個代名詞和一個標誌,意味著啤酒、香煙、搖滾樂和無節制的性愛。瀰漫的縱欲和享樂主義氣氛,在此後數十年間的搖滾音樂節上被不斷複製,一代代年輕人選擇去音樂節展示、消費和享受自己。音樂節從一個單純的節日,演變成了縱欲式的狂歡和一個符號——在這兒沒有規定與命令,只有最原始與單純的表達。

而在40年後的中國,音樂節更像是音樂工業的一根救命稻草。奄奄一息的唱片公司從中牟利,歌手和樂隊借機宣傳,地方政府則將音樂節定位成形象工程的一部分。在多方利益的融合中,音樂節開始了頻繁的全國巡迴演出。北京的" 迷笛" 、" 草莓" 和" 摩登天空" ,成都的" 熱波" ,西安的" 張冠李戴" ,廈門的" 海峽" ,河北的易縣與張北……一時間,打著搖滾音樂節旗號的各種演出如雨後春筍,在全國蔓延。

有些音樂節成了一個標誌,例如" 迷笛" ,搖滾" 鐵托" 們號稱自己擁有迷笛情結,十年如一日地固守著這個中國最老牌的音樂節。有些音樂節成了時尚的標桿,例如草莓,主辦方驕傲地宣稱自己擁有最時尚的樂隊,也總能吸引來最漂亮的姑娘和最英俊的小夥子。還有些音樂節和當地旅遊挂上了鉤,去年的張北音樂節就打出了草原旅行的旗號。數得出來的幾十支樂隊像所有走穴的明星一樣,走馬燈般穿梭于各個音樂節的現場,無怪乎有人打趣——看看音樂節,就知道中國搖滾樂都發生了些什麼。音樂節數量井噴的同時,品質成了一個未知數。

不過,音樂節的觀眾們總是容易滿足。音樂節的真正魅力在哪兒?即使有些時候,音響設備、調音技巧和天氣狀況都影響到了音樂的品質,現場感卻足以壓倒一切。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參與在其中。狂躁或者抑鬱的青春,都需要一個出口宣泄。

今年的草莓音樂節上,懷抱吉他的周雲蓬上臺時,台下喊起了《中國孩子》 ——數天之前,周雲蓬剛剛將這首名曲改為《南鄭孩子》,以紀念幾百公里外的南鄭縣慘死的孩子們。這首歌最終未能在草莓舞臺上唱響——只是那一刻,唱不唱這首歌已經不再重要。

草莓西安音樂節的第二天下起了瓢潑大雨,卻鮮有人提前離去,有人在執著地等著張楚,他是壓軸。面對台下如潮的90後,瘦小的張楚仍然一臉赤誠地唱起《姐姐》,而那些年輕純潔的臉上,也有如當年的我們一樣真誠的淚水。

搖滾樂在中國從來都不是主流,似乎也不會成為主流,但這無妨小眾為自己找個渠道,找點樂子。他們從四面八方湧來,素不相識,熱情如火。人們分享啤酒、食物和煙草,也分享快樂與滿足。這種快樂與音樂有關,也與音樂無關。音樂是一次發泄,一個幌子,一個由頭,一股熱浪,一條通道。

眼下這一代城市青年物質空前繁榮,精神空前荒蕪。音樂節對沒有信仰的他們,是一個藉口。所以,無論臺上站著的是快男和林俊傑,還是Tricky和Yeah Yeah Yeahs ,都能讓他們氣血上涌,頭腦發熱。音樂節,如同這個時代青春的一針強心劑,讓處於空虛與繁榮夾縫之間的年輕人,確認自己的生命依然鮮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