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藝術品信託暗礁 投資人陷入迷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24 09:52:54 | 文章來源: 華夏時報

藝術品投資者李賓陷入了一個選擇困難,他發現今年以來新發行的藝術品信託産品總共才有6個。相比國外藝術品基金一般都在市場高峰時出手,低谷時買入,近兩年國內藝術品市場遭遇寒流進入調整期後,藝術品信託業也是一片慘澹,比如中融信託在2011-2012年間曾發行了16款藝術品信託産品,但今年目前還是零個。

雖然挨過了2013年的集中兌付危機,如今藝術品信託卻由香餑餑變成了燙手山芋,加之7月11日,中國證監會在《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將藝術品投資也納入此次私募基金的調整範圍,被業內認為是官方鼓勵發展藝術品私募基金的信號,又給藝術品信託澆了一盆冷水。

投資人陷入迷茫

藝術品信託最火熱時,一些産品曾允諾10%至12%的收益率,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一度令投資者趨之若鶩。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國內藝術品市場轉而出現下滑,而且在2013年至少30多億元的藝術品信託産品面臨到期兌付,最後雖然通過剛性兌付或延期兌付化解了危機,但仍讓投資人和機構的熱情遭受打擊。

李賓在網上搜索相關資訊時發現,在今年新上市的藝術品信託産品中,規模最大的是長安信託發行的博雅四期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共募集資金2億元,提供擔保的是上海淳大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其背靠的淳大投資是以酒店類商業地産為支柱,涵蓋文化教育、能源開發、工程建設等多領域的投資管理集團。

長安信託的博雅系列藝術品信託計劃目前一共發行了4期,在長安信託公司網站上,李賓又查詢到,博雅二期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規模2億元,用於投資收購中國各朝代的瓷器和玉器,該期藝術品信託産品在今年1月已經兌付。

不過在2013年8月到期的規模超過1億元的博雅一期藝術品信託産品卻還處於運作狀態,“不知是通過何種利息補償方式同投資人協商而推遲兌付,以前也有一些信託計劃延期,但到最後連延期的時間都兌付了利息。所以現在不害怕延期,就怕沒希望還延期。”李賓説。

據李賓介紹,他的一位朋友曾經購買過華融信託2011年發行的正德藝術品信託,後來提前終止了,但奇怪的是,同時華融信託又發行了新的正德藝術品信託,産品規模也擴大了,這種做法最大的可能是發新産品還舊産品,起到延緩時間作用,給抵押融資方延期還款的機會。

一旦新的信託資金流入減少,那些原本期待通過借新還舊的産品該怎麼辦?剛性兌付仍是投資人的最後底線。7月11日的一則消息引起投資人的關注:銀監會正式印發了《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35號文),明確了銀行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産品介紹,這是銀監會對銀行理財業務又一次整理出狠招。“大家心裏既希望能剛兌,又怕不靠譜,萬一哪天潛規則真被打破了,那就傻眼了。”李賓説,違約風險還是讓他對購買藝術品信託左右為難。

“兜底”背後的暗礁

在“剛性兌付”這一通行潛規則下,固定收益類信託産品幾乎和高收益存款畫上等號。信託業人士認為,正因有了這一兜底機制,許多投資者盲目追求高收益,卻不願自擔風險,如不能按照預期兌付就要求機構償付資金。而金融機構一旦存在第三方兜底的預期,也會忽視項目風險。

“其實信託産品一直都規定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但一般投資者覺得固定收益類信託風險小,忽視了産品背後的風險。”用益信託分析師廖鶴凱説。就藝術品信託而言,其背後至少有作假和炒作兩大風險,作假不僅有藝術品本身的造假,還包括藝術品價值虛估,融資方和拍賣公司聯手將藝術品估值抬高,然後融資方以此藝術品為抵押物通過信託公司發行産品,如果融資方一旦還不上款,抵押物其實根本不足以償還。

曾被多次提到的一個典型案例是,2012年北京藍色港灣老闆王耀輝控制的北京雅盈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曾和幾家信託公司發過8.7億元左右的藝術品信託,不僅虛抬拍賣品價值,而且後來發現其抵押的藝術品其實為贗品。

而來自藝術品市場的炒作風險也是防不勝防,一些藝術家的炒作手段已經專業化、模式化,並形成一個利益集團相互協作。通常的做法是先搞展覽,由評論人士寫文章炒作,有了一定名氣後,就拿作品去上拍,同時會有自己的“託兒”出高價競拍,不惜自己重金拍下。這些完全靠做局炒作出來的藝術家,其作品價值根本經受不起時間和市場的考驗,而有的為了及早撈回炒作成本,會批量出作品,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價格下跌。

剛性兌付就成了最後收拾殘局的辦法。“對於固定收益類集合産品,信託公司在現有體制下不完成兌付的話就會停業整頓。”廖鶴凱説,“信託公司自己缺乏藝術品投資專業人才,都是找藝術機構來合作,有些合作方是有做過劣後級,或者兌付條款規定管理方在管理不善的情況下要賠錢,如果沒有這種設置,那只有信託公司自己先墊錢。”

對此,監管層的態度是“買者自負,賣者有責”,並不鼓勵“剛性支付”,也要求信託公司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剛性兌付不利於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打破潛規則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投資者的非理性現象。”廖鶴凱説。

風險防控變苛刻

記者發現今年發行藝術品信託産品的一個特點是風險防控措施明顯加強,對信託受益權進行分層配置,不同收益權分擔不同風險,還對擔保機構的責任要求更加苛刻。

比如長安信託發行的博雅四期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要求投資管理人的實際控制人上海淳大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保證買入藝術品的贗品賠付義務,如藝術品出現贗品或其他不符合購買合同約定的情況,由此産生的損失均由上海淳大承擔,並且上海淳大保證履行到期滯銷藝術品溢價回購義務。“這個就是風控措施,相當於管理方貸款的項目,風控還是比較苛刻。”廖鶴凱認為。

投資人開始注意到一類非直接投資藝術品的藝術品信託,比如山東信託鼎鑫19號(隱山居2期)藝術品投資集合信託計劃二期,投資于北京盤古拍賣有限公司和北京品盛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股權,並提供部分流動資金。但李賓覺得這兩家公司在拍賣業名不見經傳,規模和成交額都很小。

“藝術品産業鏈上還是有很多環節可以賺錢,藝術品標的信託産品和藝術品的估值及未來交易有很大關聯,而信託標的是藝術品産業鏈的産品,只要這個産業還在,就可以有利潤空間。前者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估值和成交價格偏離嚴重的情況比較多,相對交易風險會大一些。”廖鶴凱説。

他認為藝術品信託管理者對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完善度很重要,對投資顧問風格的了解,或者對標的了解對投資風險的控制有幫助,特別是投顧的情況,如專業團隊、專攻領域、歷史情況、資産實力等。

以全球最大的藝術品基金投資公司英國美術基金(Fine Art Fund)為例,它的成功之道是不僅有在金融行業和藝術品行業工作背景的人才,還首創了TRACK RECORD(追蹤記錄),通過對藝術品交易追蹤,人們既能看到資金的流動情況,也能看到成功案例或者失敗案例。而且英國美術基金的服務對象只是一個國家中5%的頂尖富人家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