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佳士得2013年中國買家購買額增63%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24 11:57:51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當地時間1月22日晚,全球著名拍賣行佳士得宣佈,截至2013年12月底,佳士得2013年全球成交總額達45.4億英鎊(約合71.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6%。佳士得稱,這是佳士得及整個藝術市場有史以來最高的全年成交總額,其中,現場拍賣成交總額為37.7億英鎊,較2012年同期增長15%。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買家的成交額比2012年增加了63%。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業績是在2013年全球經濟脆弱的背景下取得的。佳士得首席執行官墨菲(Steven Murphy)表示,2013年創紀錄的成交額得益於16%的成交額漲幅以及30%的新買家,而投資像中國一樣的新興市場,以及開拓私人洽購、網上競拍等新興渠道保證了佳士得業務的持續增長。

去年秋季,佳士得拍出的一件藝術品創有史以來拍賣會最高成交價——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一幅三聯畫拍得1.424億美元。去年佳士得拍賣成交額達59億美元,相比之下,其競爭對手蘇富比成交額為51億美元。

中國買家購買額增63%

佳士得表示,傳統的歐洲市場佔去年成交額的54%,美洲佔30%,亞洲貢獻接近16%的市場份額。其中,亞洲藝術類別成交額增長44%。佳士得的絕對贏家是其戰後及當代藝術部門,該部門藝術品銷售額達20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26%。

中國買家對佳士得銷售額舉足輕重。根據當日公佈的數據,在佳士得2013年的全球拍賣中,中國買家在佳士得全球銷售金額中貢獻了22%,購買金額較2012年同期增長63%。

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昨日告訴早報記者,國際拍品市場對中國藝術品的重視程度提高,國際拍賣會對這部分拍品的加碼,使國內拍品市場的資源相對枯竭,這使喜好這部分拍品的中國買家轉向國外參加競拍。另外,中國買家現在的視野也國際化了,對於西方油畫、雕塑等藝術品的需求量增加。

孔達達進一步説,中國的競拍者大多還停留在投資需求階段,而國外的競拍者則品質較高,多為收藏,而他們的收藏是建立在對藝術品有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競價也相對理性。

中國市場本身的體量吸引力也巨大。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2011年中國佔藝術品市場份額曾達30%,一度超越美國,後來中國市場增速有所放緩,2012年的市場份額為25%,排名下滑至第二。

中國內地首拍“投石問路”

過去的一年對於佳士得對中國市場的開拓意義非凡。2013年4月,佳士得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獲得獨立運營牌照的國際藝術品拍賣行。此前,佳士得雖早已在1994年于中國設立辦事處,但業務的開展限于將品牌授權給中國本土拍賣行永樂拍賣使用。

2013年9月底,佳士得在上海舉辦中國內地首拍,最後成交1.54億元人民幣,40件拍品拍賣成交率以項目計算為98%,以成交額計算為96%,拍賣情況好于2013年5月佳士得香港春拍85%的成交率。

孔達達對此次拍賣評價稱,象徵意義更大於實質意義,在這次拍賣中能看出佳士得還在投石問路,比如展覽偏綜合性,有當代藝術、國際經典藝術以及傳統藝術等,説明佳士得還需摸清中國買家的喜好,另外成交額不如業界預想的高。

對於2014年的中國市場,佳士得也有較多期待。據南華早報報道,墨菲透露,今年佳士得將在北京開設一家新的畫廊,為佳士得在華頂級客戶舉辦獨家展覽。2014年4月和10月,佳士得將會在上海舉辦兩場拍賣會。

另據早報記者此前了解,在去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前後,佳士得便在自貿試驗區內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進行了註冊,而且租用了該基地內藝術品保稅倉儲交易中心的倉儲設施,在首拍中也接受了藝術品保稅倉儲交易中心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秋季,佳士得拍出的一件藝術品創有史以來拍賣會最高成交價——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三聯畫拍得1.424億美元。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