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收藏熱向海外擴散:中國買家收購日本文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4 09:31:27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俗話説:“亂世買黃金,盛世興收藏”。中國的古玩收藏熱正在向境外擴散,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不斷來日本找尋古董。日本文部科學省發現有不少文物被中國買家收購。

文部科學省大臣下村文博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的重要美術品經常出現在中國拍賣會場,被買家拍走,今後要隨時關注美術品市場,防止重要美術品在未經批准流失海外。

日本文化廳發現,京都高山寺所藏的中國佛教文獻《辯非集》今年7月出現中國拍場,這件重要拍品,估價僅為60萬元人民幣至80萬元人民幣,經過50余輪競價,最終以477.25萬元人民幣成交。

據悉,《辯非集》流傳至日本已有700餘年,是珍稀佛教文獻。1936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重要美術品。

為防止歷史和藝術價值高的文化遺産流失海外,日本政府指定佛像、繪畫、刀劍等一萬多件藝術品列為重要文化財産。重要美術品頁屬於重要文化財産,根據日本《文化財産保護法》,重要文化財産出售國外須經文化廳長官批准。

文化廳美術學藝課表示,《辯非集》在中國被拍賣的消息是從網路上得知的,雖然和中國拍賣公司取得聯繫,但沒有看到原物,不好確認。另外,購買者的資訊沒有公開,實際上很難追查。

據了解,近兩年,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整體表現略顯冷清的情形下,古籍善本卻以其深厚的藝術品位、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歷史價值在拍賣市場逆勢上揚。縱觀各大拍賣公司今年春拍的成交情況,古籍專場成交額比去年秋拍提高多達50%,總體成交率基本在75%左右。《辯非集》創下佛教文獻單冊拍賣最高紀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