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一級市場的剩餘優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9 09:01:3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交易便捷靈活”更讓人傾心

交易的便捷、靈活大概算得上是一級市場相比二級市場的另一種優勢了,這也被拍賣行所承認。舉行一場拍賣耗時冗長:徵集的時間不去算,藝術品至少需要提前一個月登記入庫、展覽、拍賣。速度快的、信譽好的拍賣行,在拍賣會結束的兩周之內結帳,出了點什麼問題的,如拍了沒付款,就不知道要延長到何時了。

但是和經銷商打交道則是另一番景象了。記者曾經親身經歷過一場交易。商人劉先生買了個小擺件12萬,拿到手不到一個小時,就按照12.8萬易手了。按照劉先生自己的話説“還沒看清楚”,而此時劉先生買別人的12萬款額尚未匯出。這樣的交易實例不勝枚舉。經銷商與藏家不同,他們往往不追求“最高利潤”,一定要“把東西賣到位”,而是有差價就走,資金流通擺在了第一位。不僅如此,與經銷商打交道時,牽涉到價格和付款方式等等問題,都會有很大的彈性和變通方式可以溝通。

對於藏家來説,更是看重了這種快捷地兌現。一些藏家出讓自己的藝術品是到了“確實需要用錢”的時候,往往比較著急,等不及拍賣那兩三個月的流程就只有去找經銷商了。TEFAF參展商范德凡就曾告訴記者,他幾件比較得意的藏品就是在藏家有“困難”時得到的。事實上,不少歐美的經銷商都有“類似的經驗”,得知某藏家有什麼事了,或者某藏家去世了,繼承人打算處理他的東西,他們就主動找到府並開出自己的條件。拍賣行也會關注這類事件,但是對於著急用錢的藏家,或者需要快速分割遺産的繼承者們,經銷商們“一次付清、短時間內結算”的籌碼還是很吸引人的。

拍賣行自然也是意識到了自身的這一缺陷,如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行,一直以來,對於特別高端的藝術品嘗試著做些變通。如某藏家1月提供了沃霍爾的作品,2月就急等著用錢了,但春拍要到5月。這個時候拍賣行一般會按照低價預先支付給委託方。拍賣結束後再補差價。萬一齣現流拍就等於拍賣行購買了這幅作品(中國拍賣法是禁止這一行為的)。但是這個方法只適合市場高峰期。近兩年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國際拍賣行也減少變通操作。很多歐美的經銷商們表示,這可能也是蘇富比、佳士得這兩年加強私洽的誘因之一。

《藝術金融》在對一級市場做出相關調查後指出:“藝術品商人們往往有更多的渠道獲得藝術品,所提供的藝術品性價比也相對高。”但是這一觀點,似乎在記者的採訪中並未得到印證。首先是性價比的問題。“對於頂級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來説,性價比卻不算高,但也不排除有性價比不錯的東西出現。其實,對於一些中低端的東西,我倒覺得拍賣行可能更便宜。”蔣先生説。總的來説,似乎不能一概而論性價比孰高孰低,但大家一致同意的是,“高端且市場追逐的東西,拍賣確實更容易出大價錢。”

藝術品的獲得渠道上,有明顯優勢的是簽約代理藝術家的畫廊,因為有合同的束縛,這個“渠道”是被定死了的。除此以外,其他類型的畫廊或者是古董商並未感覺自己在獲得藝術品上相比拍賣能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往往是各有各的關係網。但可以公認的一點是,在這個“錢多貨少”的時代,找到好的藝術品更具有挑戰性。“拍賣的公開紀錄抬高了某些藝術品的價格,對我們來説其實也是好事。與其想著在這方面競爭,其實自己手中所掌握什麼樣的藝術品才是你真正競爭力的體現。” 埃斯凱納齊告訴記者。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