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如今古書畫再貴也有人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9 10:05:01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宋徽宗 寫生珍禽圖手卷成交價:6171.2萬元人民幣北京保利

沈周 雨中山圖 立軸成交價:1573.6萬元人民幣北京翰海

八大山人倣倪瓚山水 立軸 紙本立軸成交價: 8400萬元人民幣北京匡時

2009年春拍偃旗息鼓,觀察全球金融海嘯後第二季拍賣,人們想像中的寒冬似乎並未來臨——當代藝術的嚴重下滑完全無法阻擋中國書畫堅定上行的步伐,尤其是古代書畫,在2009春拍中連創天價,一枝獨秀,走出了一波快速上揚的行情。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近日發佈的《2009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2009春拍前100件高價拍品排行榜中,中國古代書畫不僅佔到36件之多,且一次性包攬了排名前六;而在去年春拍,古代書畫在這個數字上只及當代藝術的56%。在作品成交價格上,突破千萬元的作品已達8件之多,而仇英的《文姬歸漢長卷》更突破了億元港幣大關,讓整個書畫市場為之一震。業界紛稱:自2005年遇冷以來,一直波瀾不興的中國古代書畫市場,今春儼然已成“救市”良藥。

如何看待2009春拍古書畫的快速升溫?是價值回歸還是輪番炒作?哪些因素在左右古書畫的市場價格?接下來的2009秋拍,古書畫是否還將穩居“金字塔之尖”?古書畫收藏又該防範哪些風險?面對撲朔迷離的藝術品市場,本報記者日前走訪了多位中國書畫鑒賞家、收藏家及研究專家,試圖一一求解。

1 是價值回歸,還是輪番炒作?

“8400萬元”——6月26日下午5時許,隨著拍賣師落下手中的拍槌,八大山人的傳世名作——《倣倪雲林山水》以1100萬元起拍,在兩位買家窮追不捨的“叫板”中一路走高,最終被一位用電話委託的場外神秘買家納入囊中。這個價格,創造了中國古代書畫在內地拍賣市場上的最高成交紀錄。而此前的香港長風2009春拍,“吳門四家”之一仇英的巨制《文姬歸漢長卷》以10120萬港幣的驚人價格,坐上2009年中國畫成交價格的頭把交椅。

兩幅天價古書畫的先後落槌,仿佛再現了2008春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天價迭爆的歷史場景。在當代藝術整體下滑的今春,中國古代書畫的異軍突起,究竟是真實的價值回歸,還是變換熱點的輪番炒作?

“早該是這個價格了。”藝術批評家、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直言道,儘管《倣倪雲林山水》和《文姬歸漢長卷》先後拍出天價,但中國古代書畫的收藏還是處在一個不慍不火的狀態,“長期以來,古畫的價值一直在被低估。”他説。

中國古代書畫向來是各大博物館的收藏“寵兒”,然而自有藝術品拍賣市場以來,它就一直處於被認識和了解的階段,價值被嚴重低估。“從中國這幾年的藝術市場來看,當代油畫和現當代名家的價格與古代書畫相比明顯偏高,很大一個因素是炒作,加上海外資金的介入。”陳湘波告訴記者,自從2005年中國當代藝術板塊走強以來,分流了藝術品市場中的大部分資金,中國古代書畫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特別是海外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天價出現,令國內投資者將大部分資金從古代書畫市場撤離,資金的游離和人氣的缺失成為不爭的事實。

經歷了兩年的拍賣縮量及調整後,古代書畫市場從2007年開始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2007嘉德秋拍,以7900萬元成交的《赤壁賦》,創造了一個中國書畫拍賣的新紀錄,對古代書畫市場産生了很大的刺激作用。在2008年春拍中,該市場持續加溫,中國古代書畫的價格佔據了市場高端,並呈現出了較大幅度的上漲趨勢。“事實上,中國古書畫市場一直都處在一個價值發現和回歸的過程中,2009春拍的價格回升,應該是合理的價值回歸。”陳湘波表示。

他認為古畫的火爆和當年當代藝術的火爆有很大不同,“一方面,古畫的存世量十分有限,其中90%精品都在博物館和藏家手裏,在外流通的不多,其價值基本是靠資源稀缺性來提升。另一方面,對古畫真偽的判斷需要一定鑒賞能力,在這個行業裏面,如果不是從事古畫研究和收藏很多年的人,是不敢輕易去碰的。因此,古畫被炒作的因素相對其他品類是最少的,更無法坐莊。”他説,從1994年內地有拍賣開始,古畫的價格一直是每年遞增,受經濟大勢影響不大,“今後中國藝術市場上單件價格能過億的作品,大多將可能出現在中國古代書畫板塊。”

2 是價格洼地,還是曇花一現?

當“賣一件、少一件”的稀缺古畫走向拍賣時,它們的價格很容易飆升。但在陳湘波看來,像今年春拍的這幾件精品之作,從全球藝術品市場來衡量,拍出幾個億也不奇怪。“接近1億的價格在全球拍場還屬於中下,更何況是‘八大’這樣的中國頂級畫家,在美術史上的地位不會比梵谷等國外名家低。中國書畫的價值還應進一步被世界認識。”

對此,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市場投資專家趙力卻有不同意見。“中國古代書畫新紀錄的出現,我個人認為,可能只是一個與稀缺資源有關的偶然現象,以及目前保守心態下的一個集中體現。”他認為,“中國古書畫目前的價格是否合適”或“是否還應再創新高”都不是目前應該討論的問題,因為任何價格的實現都離不開現實購買力的支撐——而中國藝術品市場正處於“低成長低通脹”階段,今年秋拍也不可能出現復蘇的大行情。

趙力分析説,中國古代書畫今春的“反週期”表現,首先是因為2003年到2006年書畫市場比較好,之後市場進入一個比較長的調整期,2009春拍是市場反彈的結果,“事實上,2008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書畫市場就已經開始回暖”。其次,金融危機下,人們往往覺得風險是第一位的,希望找一些抵禦性強的品種來投資,書畫是比較穩定的類型,尤其是稀缺性的古書畫,通常被認為是“避風港”。

針對古書畫的火爆表現,趙力特別強調了通脹預期的影響。他指出,去年秋拍市場普遍的説法是“現金為王”,到了今年春拍就反過來了,似乎誰手裏攥著大把現金誰就是傻瓜。不光是藝術品市場,股市、房市都這樣,連消費者的心理都變了。

“2009春拍給我們這樣一個信號:市場行情‘向後轉’,由當代藝術唱主角轉為對經典藝術的推崇;購買形態‘向右轉’,即保守、守成的姿態,想尋找抵禦性強的品種。”趙力表示,從這個角度而言,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只是在底部站穩,離復蘇還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趙力在中央美院主持的藝術市場分析中心,每年都會撰寫一部全年藝術品市場分析報告。採訪中他告訴記者,今年的分析報告剛剛完成,“情況很複雜”。“2005年英國巴克萊銀行對從二戰到2004年英國60年間不同類型資産的市場表現研究,將經濟週期分為四個階段:低成長低通脹、低成長高通脹、高成長低通脹、高成長高通脹。”趙力説,目前中國處於低成長低通脹階段,在這一時期,股票、房地産最好,藝術品只有百分之零點幾的可能性的增長率;而藝術品最好的時期是高成長高通脹階段,那時候會超越股票、房地産,增長率達百分之九點多,2007年就是最好的例證。“由此可以看出,藝術品市場非常依賴於實體經濟的增長。未來中國經濟形勢會走向何種形態?我們還要拭目以待。因此,目前不應討論中國藝術品應該是何種價格的問題,而應討論什麼時候實現、或者如何實現的問題。”他説。

結合整體經濟態勢來看,才能理解藝術品市場在其中的位置。在趙力看來,中國古書畫今春的表現充滿了偶然因素,“今年下半年的秋拍,要看中國近現代書畫的價格,因為那才是一個規模性的市場。”

3 是文物回流,還是資本博弈?

“尤倫斯夫婦是最大的贏家。”原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現十余家國內主要拍賣公司顧問趙榆一語中的地指出。今春在國內藝術市場上,演繹了一幕海外藏家狂拋、國內藏家接盤的場景。其中,北京保利2009春拍推出比利時尤倫斯夫婦的18件重量級拍品全部成交,成交額16992.28萬元,成為海外藏家中最大的贏家。

他介紹説,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時等拍賣會上海外藏品都佔了相當比重,像北京匡時還專門推出“海外回流近現代書畫專場”和“悅騁性懷——海外重要私人收藏明清扇畫專場”,前者成交率為85.38%,後者成交率為100%;而“明清書法專場”以日本回流明清書法為主,成交率為85.87%。尤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海外大藏家也加入到拋售行列中,比如比利時的尤倫斯夫婦、美國的王己千(已故)、中國香港的張宗憲等大收藏家都有多件重量級拍品露面。

董國強是北京匡時總經理,他所在的拍賣行今春拍出了《倣倪雲林山水》8400萬元的天價,這幅作品也是經王方宇和王己千兩位海外收藏大家先後收藏。“十年前,最好的古畫都被海外買家買走了。2000年以後,隨著國內有實力買家的崛起和收藏理念的改變,國內購買古代書畫的群體才逐漸壯大。”他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古畫的市場已經主要是在中國內地,而且絕大部分買家也都是來自國內,拿下這幅《倣倪雲林山水》的電話委託人也是一位國內藏家。

根據《2009至尚優品——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顯示,當代藝術品已不再是今年富豪收藏首選,收藏當代藝術品的人數也大幅下降,從36%銳減至11%。相比之下,古代字畫所具有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它們的價值極具保障,吸引了25%的富豪收藏目光。今春拍場上風頭最勁的,就是上海鼎鼎大名的“法人股大王”劉益謙,“他花6171.2萬元拍下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花5824萬元拍下宋人《瑞應圖》,又花4043.2萬元拍下陳逸飛的《踱步》,再加上零星拍下的藝術品,兩天內差不多花掉了2億元。”董國強説,劉益謙一直對來源清晰、傳承有序的古代書畫進行追逐,去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他就買下仇英等7件頂級作品。

“劉益謙大手筆購買古代字畫,其實是希望‘抄底’。”董國強分析説,7年前,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從海外回流驚現京城,最終以2530萬元的天價成交,成為國外大收藏家尤倫斯囊中之物,“懂行的都知道,2007年藝術品市場大泡沫的時期,《寫生珍禽圖》圈內曾有人叫價1億元,尤倫斯沒有賣。金融危機後尤倫斯實在支撐不住了,6000多萬就賣了這幅古畫,以維持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的運營,這其實等於給劉益謙打了一個六折。”

回流藝術品的升溫,使近年的古書畫市場更為火爆。趙榆告訴記者,平均來看,目前回流藝術品佔所拍賣各種品類的40%,而在一些老牌、知名拍賣行,回流藝術品的比例更高,成交率比一般拍賣品要高出6%左右。“珍品回國並非壞事,但也要警惕出現中國當代藝術的前車之鑒,形成又一輪國際資本和國內資本的博弈。”趙瑜還提醒説,打著“文物回流”旗號的拍賣越來越多,距今年秋拍旺季已不遠,不少拍賣公司開始推出回流專場,其中就不乏大量魚龍混雜的國外贗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古書畫升溫後需謹防“追高”
· 中國藝術品春拍展望 名家古書畫行情仍然可待
· 《盛世長安圖》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解讀——訪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著名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先生
· 八大山人<倣倪雲林山水>創紀錄 成最貴國畫(圖)
· 山西買家:收藏市場的神秘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