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古書畫價格:誰説了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9 10:08:36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2007年,明代仇英的《赤壁圖》以7952萬元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繪畫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格的世界紀錄。

朱耷的《瓶菊圖》在中國嘉德2008年春拍以3136萬元成交。

哪些因素影響中國古代書畫的市場價格?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作者在美術史上的地位以及該作品在該作者創作史上的地位;二是作品流傳是否有一個很詳細的脈絡;三是曾經的出版、著錄和展覽情況。

分析近期成交的天價拍品可知,5件作品均有共通點:受權威認可、多見於著錄、流傳有序。如《文姬歸漢長卷》有陶北溟題引首、陳繼儒題跋,曾為著名鑒藏家陶北溟、王季遷所藏,曾被著錄于《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大家書畫集》;《寫生珍禽圖》上有乾隆收藏璽印七方、嘉慶收藏璽印一方,還有清代多名收藏家收藏印鑒近20方,另宋代至清代的權威著錄有4處。

“決定一幅作品的市場價值,關鍵是要‘開門’。”陳湘波告訴記者,所謂“開門”就是出版、著錄和展覽,“在現在的市場上,出版過的東西和沒有出版過的東西,價格相差會很大。”在古書畫的著錄書籍中,有兩部備受藏家關注,一是《石渠寶笈》,一是《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甚至許多買家捧著這兩部書“按圖索驥”,書中著錄的藏品在近年也不止一次露面,價格不斷翻番。《石渠寶笈》是一部皇家宮廷著錄,是乾隆九年至嘉慶二年,清廷三次大規模整理內府所藏的書畫作品輯錄而成,共100余卷、近萬件作品。就當時而言,歷史上流傳的名跡,已大多為石渠所著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則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謝稚柳、啟功、徐邦達、劉九庵、楊仁愷、傅熹年、謝辰生等對中國內地各省市博物館及部分文物商店的藏品進行鑒定後編制印行的一套圖目,相當有權威性,加上照相製版,較之《石渠寶笈》顯得更為可靠。

“一張畫有沒有被名家收藏可能對它價格的影響會在兩倍到三倍,這就是我們平時常説的‘流傳有序’的重要。”陳湘波解釋説,《倣倪雲林山水》就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由“二王”珍藏過的古書畫,王方宇是全世界公認的研究八大山人的專家,他收藏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捐給了博物館,流傳到市場上的非常少。他之後另外一位收藏家是王己千,是海外中國書畫鑒定的第一人。他們對這個作品的看重勢必會影響其他買家。

據記者了解,古畫的造假作偽在收藏市場上比較嚴重,有圈內人向記者透露,真偽比例甚至會在5%:95%左右。“買名家藏品實際上是在‘抄近道’,當然也就要多花錢。因為你是在借助前人的眼力買東西。”陳湘波説,“如果想憑自己的眼力‘撿漏’,可能會花小錢,但是能不能買到好東西就很難説了。”

除了作品本身的價值因素,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看來,一幅古書畫作品能否在好的時間出現在好的地點,然後創出好的價格,仍有許多偶然因素,宋徽宗《寫生珍禽圖》今春的拍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尤倫斯夫婦在2002年中國嘉德公司春季拍賣會上,以2530萬元買下《寫生珍禽圖》手卷,時隔7年後,在今年北京保利公司春季拍賣會上以6171.2萬元賣出。7年時間賺了3644.2萬元,平均年回報率達到20%。顯示了尤倫斯夫婦對拍賣市場的敏銳與時機的把握。”趙力分析説。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2009春拍透視:錢幣春拍市場硬通貨有硬價格
· 當拍賣價格不再成為標桿
· 古書畫升溫後需謹防“追高”
· 《盛世長安圖》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解讀——訪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著名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先生
· 中國藝術品春拍展望 名家古書畫行情仍然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