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山西買家:收藏市場的神秘新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23 10:19:24 | 文章來源: 山西晚報 劉斌

太原首屆國際古玩藝術博覽會上的展品

鑒定古玩真偽

山西藏家———近年來正成為收藏市場的熱點。

2004年,山西買家以1100萬元競得清黃花梨雕雲龍紋四件櫃;

2005年,一件“清乾隆禦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圓雙耳瓶”被一個山西買家以1.1548億港元買下,創中國瓷器和工藝品拍賣的世界紀錄;

2006—2008年間,一位山西買家連續出現在幾個國際性的年度拍賣會上,一口氣將一系列皇帝玉璽拍下,總成交額近2億元人民幣。

有專業人士稱:山西買家是目前世界藝術品拍賣領域惟一能和世界級收藏家競價抗衡的中國買家。香港甚至有媒體發出感嘆:只有“山西藏家”自己知道買下了多少寶貝。但即使是老資格的拍賣行工作人員,對這個群體也是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他們有多少人?他們為何這樣神秘?他們是傳説中的煤老闆嗎?這些謎團演繹成眾多的故事在收藏界廣為流傳。

6月12日至14日,位於太原的山西國貿大飯店迎來世界各地的古玩商、古董經紀人和收藏家,太原首屆國際古玩藝術博覽會在這裡召開。在這個沒有多做宣傳的博覽會上,匯集了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尼泊爾以及我國台灣、香港等地區的古玩商。全球最大的蘇富比拍賣公司以前在大陸只在北京、上海設展,這次也破例將展臺設在了太原。

如此興師動眾,只有一個答案,他們是為傳説中的“山西藏家”而來。

外人看來:他們是神秘客

2009年6月12日,山西國貿大飯店。對這裡的安管人員鄭強來説,展覽應該是輕車熟路。近些年,進入太原的藝術品拍賣公司逐漸增多,而大多數的預展都放在這個山西省的地標性建築內。鄭強已經接受過多次“考驗”,這天一早,他正別著“耳麥”按既定的程式來。

但見慣了大陣仗的鄭強很快就緊張起來,上午10點多,參觀人數已經達到他們預想的最大量,為控制人數,主辦方決定發門票,但發票剛開始就出現了混亂。發票的人沒有預計到人們的熱情,剛一開始便被幾個前排的人搶了手中的票。鄭強馬上通過對講機調動其他保安,幫助維持秩序。不得已採用了最原始的辦法,讓保安排成人墻隔離了要到博覽會場參觀的人群。

在博覽會內,來自香港“東寶齋”古玩店的劉惠漢被眼前的景象“嚇”住了。在香港經營古玩多年,見慣了各路客商的他居然甩開雇來的漂亮模特,自己走出來介紹自己的“展品”。“古玩展覽成了大賣場,這我可真沒料到”,劉惠漢説“大賣場”的意思是形容人多。忙到中午12點多,劉惠漢也沒歇下來。他沒想到會來這麼多的人,更沒想到很多人“準備充足”,帶著放大鏡、聚光手電,談起展品來專業素養很高,幾十萬、幾百萬元的展品這麼快就被預訂。來自全球最大的財經通訊社美國彭博新聞社的記者LELIN卻在為她職業生涯裏最難的採訪發愁。她知道這個博覽會上會有很多山西買家現身,於是她來到山西,希望在博覽會上能獨家採訪到幾個“大頭”,破解“山西藏家”之謎。但博覽會開了快一天,她通過各種關係聯繫到了四五位“山西買家”,但得到的答覆只有一個:“不接受採訪”。

“山西藏家”對待媒體記者的辦法通常是不見面,不提供電話號碼。如果是被友人推薦不好推辭的,他們也是要下記者的號碼,然後用不顯示來電的隱藏號碼打來,在電話中禮貌地聊上幾句。這些人為何如此神秘?是個性低調還是另有原因呢?

內行眼中:他們是豪邁的“小心眼”

在內行人眼中,他們並不低調。

在這次太原古玩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古玩行拿出了許多收藏的珍品。但令人趨之若鶩的卻是一個設在展覽會上的特展。這個特展的主題是“道光官窯瓷器”,展出的20多件瓷器無論是藏品的數量還是品質,都不遜於故宮所藏,被業內外人士稱為這次博覽會中的“寶中之寶”。而這些瓷器,竟都屬於一個人,一位山西買家。

這位山西買家姓趙,這些展品都是他的個人藏品,而展出的這20件,僅僅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他的道光官窯瓷器總數有200件之多,在中國除了故宮所藏的近400件外,無人望其項背。

這樣一位收藏大家,卻從來沒有出現在任何媒體的報道中,也很少出現在專業性會議上,在網路上搜索更沒有蹤影。只有少數的古董行大家和國際性拍賣行的高級主管才了解他的底細,全球最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是其中之一。

因為此次博覽會的關係,程壽康第一次來到山西。雖然從沒來過山西,但對山西買家,他並不陌生。

程壽康用不太利索的普通話形容山西買家———“豪邁、大氣、很專業……”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一次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一位山西買家辦理了電話委託,拍賣開始後,程壽康打通這位買家的電話。當時是一幅古畫拍賣,拍賣價是一步步升的,“500萬,550萬,580萬……”程壽康一邊仔細觀察現場的動態,一邊與山西買家通話,這時,電話裏傳來山西買家不耐煩的聲音“別浪費時間了,1000萬。”程壽康脫口而出,喊出去又有點懷疑,忙停下來又問了他一遍,確定是1000萬嗎?“對,快點拍下來。”確認後,但此時拍賣還沒有停止,“1100萬,1200萬……”又有現場買家舉手競拍。這時電話裏那個聲音更不耐煩了“快點吧,2000萬,麻煩死了,我正和人吃飯呢。”兩分鐘不到,數以千萬計的數額已經攀升上來。

程壽康唏噓很久,這種氣勢讓他有點喘不過氣來。但對這種“豪邁”,程壽康並不認為是“炫富”“充大頭”,他認為,山西買家是豪邁的“小心眼”。

“表面看你會以為他們是擺架子,其實他們要求很高。他們看上的拍品大多數是極品,在拍之前他們就找過很多專業人士估過價,他們的出價初看很猛,其實他們心裏有底。作為專業人士,有了這次經歷,他發現,山西買家很聰明,也很懂,拍品後幾次的出價都不離譜。

“你可以説他們豪邁,也可以説他們精明,不過‘山西藏家’的明顯特徵是,他們還沒有委託我們(蘇富比拍賣行)出手過東西,他們不是古董商,好的東西他們都是留著給自己的。”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石渠寶笈》=收藏秘籍?
· 收藏:“瓷中翹楚”元青花的兩個江湖
· 銅鏡收藏步入理智期
· 2009全國收藏文化藝術節將在江西舉辦
· 天津首屆民間古玩藝術品收藏展覽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