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盛世長安圖》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解讀——訪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著名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先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16 14:25: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由北京出版集團公司與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公司共同組織創作的大型繪畫長卷《盛世長安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週年為契機,將首都北京長安街及其延長線上有代表性的自然及建築景觀繪製成一幅《盛世長安圖》,藝術地再現了長安街在和諧盛世中的美景,真實地展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常態,忠實地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來的偉大成就。

《盛世長安圖》畫卷全長40米,高0.6米,無論從規格形式到表現內容,都給人以極大的震撼。

在《盛世長安圖》即將揭幕之際,我們採訪了該項目的藝術顧問——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專家金運昌先生,傾聽了金先生對這幅長卷的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做出的精彩解讀,經過編輯加工整理,與讀者分享。

(注:粗體部分是金運昌先生為《盛世長安圖》撰寫的題跋)

《盛世長安圖》局部-1


一、 繪畫長卷的歷史昔者張擇端奮其神筆,作《清明上河圖》長卷。宋都汴梁之景物人文,靡不鉤形攝魄,羅致卷中。豈惟藝林瑰寶,堪比百科全書!明清兩朝,承其遺范者,代不乏人。徐揚《姑蘇繁華圖》卷,實為翹楚。

繪畫手卷的形式實際上是中國書冊的原始形式,過去不僅是繪畫,所有的手抄本的書也都是採用這種長卷的形勢來裝裱的。

現存的唐代的畫作,比如《簪花仕女圖》、南唐的《韓熙載夜宴圖》等,都是用手卷的形勢來表現當時的宮庭貴族生活。

北宋著名畫家張澤端的偉大貢獻就在於,他採用長卷這種藝術形勢來概括一個城市,一個時代,詳細地表現這個時代、這個城市中平民百姓以及各個階層人士的生活狀況。所以,他比那些只表現貴族的生活的畫卷更富於歷史價值。《清明上河圖》簡直就是一部活的、形象的宋代百科全書,看了這幅圖,北宋的很多事情就全了然于胸了。

那麼,在此之後,就形成了一個傳統,明、清兩代有很多人按照《清明上河圖》的體例來構思和畫畫。當然這也都是要具有很大功力的。

《盛世長安圖》局部-2


比如,明代仇英也畫過《清明上河圖》,他畫的是明代社會的狀況,從內容上看與宋代有很大區別。仇英還畫過《直貢圖》,表現的是外國史臣來中國朝貢的景象,這個卷也很長,現在是一級文物。

清代很重視圖史的編撰,所以,從康熙朝開始,朝廷的重大活動都採用長卷繪畫的形式來記錄。其實,就跟現在拍電影、拍紀錄片差不多,可以比較客觀地再現歷史原貌。比如説,康熙和乾隆皇帝兩次南巡,都由當時宮庭畫家繪製了記錄實景的長卷,這就是有名的《康熙南巡圖》和《乾隆南巡圖》。每一圖都有十二大卷之多,畫卷中對當時的歷史事件和風土人情都做了非常詳細的刻畫描繪,可以説,這些繪畫作品不僅是珍貴的史料,更是藝林瑰寶。

清代有一位叫徐楊的畫家,特別值得我們重視。乾隆時期,蘇州是非常繁盛的經濟中心,徐揚將蘇州城的繁盛之境繪畫成卷,名曰:《姑蘇繁華圖》,又名《盛世滋生圖》。他詳細地描繪了當時蘇州的市井風情,可以説既是康乾盛世的真實寫照,也是市井民風的一個縮影,更是藝林的珍品。

可以説,《姑蘇繁華圖》是在《清明上河圖》之後,最重要的長卷式的社會風俗畫,這也正是這幅畫的藝術價值特別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盛世長安入畫來

新中國己醜開基,定鼎北京。物換星移,已歷周甲。其間風雨滄桑,雲霞明滅。賴有經綸巨手,砥柱中流。萬眾一心,終成民族復興偉業。方今九州和諧,萬姓雍熙。共用盛世,欣逢大典,焉能無圖史以記之?故有京粵兩地書業巨擘聯袂策劃,選聘丹青妙手創作《盛世長安圖》卷,以獻禮于建國六十週年。

夫長安街者,橫貫京師,東西百里;國家軍政樞府雲集,文化工商廣廈林立。六十春秋,日新月異。向有“神州第一街”之稱。九畫家以美院英才,不避寒暑,采風街頭。然後集思廣益,竭慮殫精,錘淬二載,乃成斯卷。

《盛世長安圖》局部-3


那麼,現在我們如何再來創造表現當代風情的《盛世長安圖》呢?

首先,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創舉,一個足以證明我們正處在一個政治的盛世、經濟的盛世,也必然會出現文化盛世的創舉。在這樣的盛世當中,我們有能力、有力量來組織這樣的創作,讓它記錄我們的社會,記錄我們的生活,同時,在藝術上能夠上接《清明上河圖》和《姑蘇繁華圖》,使《盛世長安圖》成為又一卷社會風俗畫的里程碑。

《盛世長安圖》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創作之初,北京出版集團公司請我做藝術顧問,我一聽這事兒就有一個顧慮:“畫什麼?”

畫長安街!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獻禮祖國60華誕 《盛世長安圖》盛大揭幕
· 九青年畫家兩年將完成《盛世長安圖》(圖)
· 盛世金陵 魅力南京 紀念南京解放60週年書法作品展舉行
· 盛世頌中華 詩意滿長安——記第二屆中國詩歌節
· “盛世荷諧”水墨長卷巡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