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假畫大案”與上海畫家“美國夢”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09 15:32:14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錢培琛用麻布創作的作品《仕女》


今年8月,紐約時報的一則“假畫”報道使74歲的上海畫家錢培琛的名字以一種奇特的方式被眾人知曉。此案緣起于2011年底,一名比利時收藏家耗資1700萬美元從紐約曼哈頓Knoedler畫廊購得傑克遜·波洛克的一幅未收入畫家作品目錄的畫作,賣方和畫廊均肯定該作為真跡。藏家證實此畫係偽作,並將Knoedler畫廊告上法庭。Knoedler畫廊爆出售假醜聞並關門大吉後畫廊總監Ann Freedman稱這些作品來自於一位名叫Glafira Rosales的藝術商人。據被起訴的女經紀人Rosales交代,這些被當作真品出售的畫作正是出自居住于紐約皇后區的錢培琛之手。至此,錢培琛所畫的63幅倣美國現代主義大師的作品在FBI的追查下曝光。這些作品被當做大師真跡,以8000多萬美元(約合4.9億人民幣)的價格售出,買家不乏各大美術館、博物館,令藝術界震驚。

雖然一夜之間名揚天下是所有藝術家們夢寐以求的事,但是,“制假”的罪名恐怕並非誰都可以擔當,張大千倣石濤的美術界佳話也絕無可能在當下複製。

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錢培琛突然成了新聞人物,從《紐約時報》的頭條轉到華文報紙,人們對真正售假的藝術經紀人反而不感興趣,那長長一串拉丁字母的名字又十分拗口難記,相形之下,錢培琛的中國名字和樣貌倒是引起各方注意。暴風雨般的,不經意間竟然以此種方式出了名,國內國外藝術界幾乎都知曉了這位“業餘畫家”的大名。紛紛擾擾的傳言甚囂塵上,據《紐約時報》後續報道中反映,此次“高水準”的造假事件,幾乎影響到了佳士得、蘇富比拍賣行今年的秋拍。真偽之辨的疑雲在拍場漸漸聚集,質疑畫作真偽者絡繹不絕,買家們比往常更小心謹慎,深怕看走了眼花大價錢買入一幅臨摹的贗品。“住在皇后區的這位華人畫家把拍賣這潭水給攪亂了,擾亂了整個市場。”錢培琛對記者談起“出名”事件的後果,頗有無奈。

這位年逾七旬的老者語速輕緩,帶著從上個世紀改天換地的重重運動中走過來的謹慎,也帶著那個時代人們所留下的特有的軟糯的上海話,講述著幾個月前“一夜之間名揚天下”時的複雜心情,以及朋友們熟人們對此的不一表現。在風波漸漸平息、是非論斷漸漸分明的今天,74歲的錢培琛在懵懵懂懂中被軒然大波捲入的造假事件後,首次面對媒體的公開採訪,他反覆對記者強調,自己“更願意談的是藝術”。

錢培琛身處輿論漩渦——根據美國法律,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告知錢培琛,作為繪畫者和臨摹者,即使臨摹的是17世紀畫壇巨匠倫勃朗的名作,並堂而皇之地在畫面上簽上倫勃朗的大名,只要不是以真跡的名義和價格出售,也不會被視作觸犯美國法律。雖然這些尚需最後的司法説法,但是美國方面沒有起訴,也沒有限制錢培琛出入境。如果錢培琛真的參與到假畫銷售中明知故犯,那就不僅僅是賬面上可見的區區幾千美元的收入,更應該能夠追溯到大筆資金的進出,然而這一切,錢培琛都表示並未涉及。

在遭遇了來自懷有不同目的舊日相識的猜測、妄斷、評論、以及各種“追憶”之後,前不久,錢培琛坐在上海青浦一個尚未正式開放的藝術空間裏語調平靜地對講述那與“美國夢”相關的往事。

陽光湧入空蕩蕩的房間,四壁雪白的墻上挂著錢培琛近些年的畫作,那些以麻袋為材質,以多種形式拼貼創作的作品張揚著馬或者唐代仕女的輪廓,又或者,在深沉的顏色中突兀地跳出一抹亮色,仿佛試圖在黑暗中左衝右突,掙扎著奔向光明的彼岸。

選擇前往美國,曾是整個1980年代的十年裏中國藝術家的集體行為。1978年到1980年之間,在中國美術史上是個重要轉折,眾多外國美展來到中國,“星星畫會”、“十二人畫展”等等和與主流衝突的美術事件此起彼伏,時代變動中釋放出的能量把這些藝術家們帶向畫框以外的世界。也正是錢培琛的突然曝光,使上個世紀80年代去國的那批中國藝術家的生涯再度受到注目。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