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鑒定作偽公開化 一場活動幾十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4 11:15:12 | 文章來源: 南京日報

日前,由新華網收藏頻道主辦的“2011中國收藏行業年度盤點”網路調查結果揭曉,來自南京的著名收藏家、鑒定家王立軍與馬未都、王剛、郭慶柱等收藏界名人一同被評為“2011中國收藏十大年度人物”。昨日,剛剛回寧的王立軍接受了記者採訪,談及當下造假氾濫、鑒定作偽等收藏亂象,他直言目前國內的鑒定專家水準參差不齊,一些學院派專家長期不接觸市場,導致眼力下降,只懂鑒真卻難以辨假。對此,他表示:“鑒定專家要當野生動物,不能圈養。”

鑒定作偽公開化,一場活動能賺幾十萬

去年以來,“金縷玉衣”、“漢代玉凳”等鑒定作偽事件在收藏界引發很大震動,一向被視作“打假權威”的鑒定專家也因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而在王立軍看來,目前曝光的“鑒定門”事件,在收藏界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我見過一個浙江老闆,收藏了1萬多件紅山玉器,光是專家開的鑒定證書就有1000多張。我一看全是假的,那些證書也全是之前出事的一個專家給開的。”

王立軍表示,現在造假的人很多,盲目收藏的人也很多,如果鑒定專家都是火眼金睛、一身正氣,那市場也會乾淨一點。問題是,目前的專家隊伍同樣魚龍混雜,非常混亂。“鑒定專家的責任是去偽存真,要是專家守不住底線再來添亂,那就把整個市場給攪渾了。”

最令他擔心的是,鑒定作偽已經從原來的暗地裏交易逐漸轉向公開化,經常有企業打著藝術品鑒賞會的旗號,把專家請來開證書。“説白了,就是花錢買證書。專家根本不看東西,直接蓋章簽字,拿了鑒定費走人。”王立軍透露,很多主辦機構用會員制吸引藏家入會,給會員開證書收500元,非會員要交800元,一場活動下來,專家能賺幾十萬元。

專家不能“圈養”,要到市場上摸爬滾打

在王立軍看來,有些專家鑒定出錯是誠信問題,自己能看出真偽,但為了利益昧著良心弄虛作假。還有一些專家屬於眼力不濟,硬把贗品看成是真東西。

“最近出問題的專家很多都是文博機構的老專家、研究員,他們理論知識很豐富,但缺少實戰經驗,能鑒真卻難辨假。”王立軍介紹説,改革開放前,文物收藏是“高壓線”,那時候市場上都是真東西,用不著鑒定。專家在博物館裏練的是鑒賞功夫,研究的都是真品有哪些標準、特徵。進入上世紀90年代,收藏市場風起雲湧,各種造假手段層出不窮,而且都是按照真品的標準來倣。“那些學院派不到市場上磨練,還是沿用原來那套鑒賞標準,肯定要出問題。”

王立軍認為,鑒定專家要多到市場上摸爬滾打,這樣才能經得起贗品的考驗,避免被造假者甩在後面。“我一直在説,鑒定專家要當‘野生動物’,不能‘圈養’。”

“不能帶著買彩票的心態搞收藏”

作為央視《尋寶》、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等鑒寶節目的特邀鑒定專家,王立軍這些年走南闖北,看過的各類古玩藏品有上百萬件。他眼中的收藏市場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火”,一個是“亂”。“我之前到深圳參加一個鑒寶活動,現場來了500多人,一上午看下來,真東西只有4件。”他對記者説,目前全國收藏大軍有七八千萬人,保守一點計算,即便每個人手裏只有10件藏品,總數也要接近10億件,而其中90%以上都是贗品,“換句話説,有好幾億假貨都在老百姓手裏。”

王立軍表示,現在很多藏家缺少基本的鑒別能力,卻都抱著盲目、投機的收藏心態,一心只想著撿漏。他提醒廣大藏友,收藏投資一定要理性謹慎、量力而行,不能帶著買彩票的心態搞收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