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青銅器銹蝕與作偽技術研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06 15:18:09 | 出版社: 中國文博網專稿




中國青銅文化源自夏代晚期,1959年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村發現了夏代宮殿遺址,出土了鼎、斝、爵、盉等最原始的青銅器。其後在長達1500餘年時間的夏、商、周時期,古代工匠創作製造了許許多多各種用途、各種器形的青銅器,中國青銅文化得到了輝煌的發展。作為青銅文化載體的青銅器在幾千年的傳承過程中,大多數出自墓葬、遺址或者窖藏。不同的儲藏條件、不同的儲藏環境造就了青銅器表面不同結構、不同外觀效果的銹蝕物。

一、青銅器銹蝕分類與防治 

    (一)銹蝕的分類

1.皮殼

    也稱為貼骨銹,是青銅器在不同的存在環境中與周圍的多種化學物質長期發生作用,在其表面生成的一層氧化膜,皮殼色澤溫潤,質感厚實,有棗皮紅、綠漆古、黑漆古、黑綠、黃綠等多種皮殼(圖一)。

2.薄銹

    薄銹指單層銹,多數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祿銹,比如寶雞眉縣青銅器窖藏出土的青銅器表面銹蝕以綠色為主[1],也有一些青銅器表面的薄綠銹體中混雜有藍銹、黑銹、土銹和紅銹(圖二)。薄銹多出於青銅器窖藏,窖藏出土的青銅器由於沒有與土壤直接接觸,屬於封閉環境中的大氣腐蝕,而青銅器在缺氧的弱的和中等濃度的非氧化性酸中都是相當穩定的[2]。這就是寶雞眉縣窖藏出土青銅器表面銹蝕薄,甚至在有些青銅器表面沒有任何銹蝕,顯示出青銅金屬光澤的原因。

3.厚銹

    厚銹多出自北方地區,以河南安陽地區出土青銅器最為明顯。厚銹層次多,銹色多樣,在最底層的皮殼上面通常分佈有紅銹、淺綠銹、深綠銹、土銹等銹層,銹蝕的層次感非常明顯,而且銹體堅硬(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雜誌第36期)

下一頁西寧市海湖路新出土的東漢早期釉陶器上一頁盛唐瑰寶 華夏神韻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文物鑒定與鑒賞第三十六期
· 獨具特色的西夏雕像石碑
· 掌中珍玩—淺析鼻煙壺
· 從小巧玲瓏 見博大精深(文/劉瑜)
· 曠世風華 絕代瑰寶
· 盛唐瑰寶 華夏神韻
· 青銅器銹蝕與作偽技術研究
· 西寧市海湖路新出土的東漢早期釉陶器
· 青銅帝國覆滅記(七)挑戰前輩 否定權威(下)
· 民間擷珍
· 宋代銀酒器(上)
· 雍正官窯青花纏枝芭蕉紋碗賞析
· 館藏“大雅齋”瓷器辨偽(上)
· 內畫鼻煙壺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