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波普藝術60年:那只叮在消費主義上的牛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26 16:15:50 | 文章來源: 新週刊
 


在只知開工賺錢的人們中間,在追求奢侈和享樂的時代,波普藝術讓人停下來審視已擁有的和渴求的一切。我們所處的商業社會“因為臃腫而顯得麻木不仁,需要一隻牛虻來刺醒它”(伏尼契《牛虻》),毫無疑問,波普藝術就是這只牛虻。

60年來,波普藝術一直圍繞著消費主義和商業文明而展開,關注、讚美或解構,二者是親密愛人,也是冤家對頭。在只知開工賺錢的人們中間,在追求奢侈和享樂的時代,波普藝術讓人停下來審視已擁有的和渴求的一切。

2012年11月,瑞銀集團在香港藝術中心展出集團藏品中的波普藝術珍品。這是波普藝術在2012年第四次成為焦點。9月,“波普藝術之父”理查德·漢密爾頓去世;10月,羅伊·利希滕斯坦的重要回顧展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舉辦;11月,沃霍爾基金會通過佳士得將它所擁有的整個收藏推向市場。

“消費主義一直改變著人的生活軌跡,令人既愉悅又擔憂。藝術家一直沿著消費主義在過去數十年的這種爆炸性發展,頌揚其迷人魅力,亦就其本質和發展提出疑問。”瑞銀集團藝術藏品亞太區、歐洲、中東及非洲區域策展人史蒂芬·麥卡佈雷説。“他的創作方向似是全面讚頌60年代消費主義在美國日常生活中開始爆發,並在其帶來的全新、豐足的摩登世界裏深感愉悅。”

在美國發展至“國術”的波普藝術,實際上卻發源於英國。1952年,藝術家愛德華多?鮑裏奇在倫敦當代藝術學院的聚會上展示了一系列由美國大眾文化元素拼貼而成的作品。在其中一幅畫裏,一隻左輪手槍噴出的煙霧上寫著“波普”一詞,這是波普第一次出現在藝術領域。1956年,批評家勞倫斯?阿洛維將大眾流行藝術命名為波普藝術。

這裡的波普,可解做popular的縮寫,也是lollypop(棒棒糖)的簡寫,pop還可以指擰開碳酸飲料瓶子發出的聲音。所有這一切都指向簡潔明快的消費、流行和感官享受。波普藝術在世界藝壇第一次亮相,要從今年以89歲高齡去世的藝術家理查德·漢密爾頓説起。1956年,在畫展“此即明日”上,理查德·漢密爾頓的拼貼畫《究竟是什麼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成為波普藝術的第一件代表作。畫中有健碩的男人、美麗的女人,有琳瑯滿目的家用電器,還有醒目的電影招貼,在一個人生活的所有方面,消費主義都成功地成為了主宰,這幅畫展示的理想家庭即是明證。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