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術季:帶動新一輪藝術品消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21 10:54:28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在這個即將過去的炎熱夏季,以“I Can Pay”和“青年藝術100”領銜的新一季的“‘買得起’青年藝術節”即將在北京開幕。業內人士觀察認為,這既是為年輕的原創藝術從業者提供機會,也是為藝術品進入大眾消費不斷推波助瀾。

低價的原創

近些年,隨著藝術品市場萎縮,原來一些動輒價位上萬的原創藝術作品不得不放低原有“高價姿態”,在市場的推動下進入中低端市場區域。本著將藝術品從高雅殿堂送入“尋常百姓家”的出發點,一些投資機構推出的系列“青年藝術展”已經在市場逐漸站穩腳跟。

國內如中國青年藝術家扶持推廣計劃(CYAP)、“青年100”等原創藝術品推廣項目,將主要代理目標鎖定在初出美術院校的學生。而名家小品、版畫、衍生品等也在類似“I Can Pay”這樣的藝術市集上有所呈現。

隨著社會對藝術品的實際需求增加,一些機構選擇了以中低價藝術品銷售為主的策略,批量代理未成名青年藝術家作品,通過集體展示和推廣的方式,向社會輸出藝術産品。這些展示活動的舉辦,不僅讓青年藝術家們的作品有更多的機會直面大眾,這些價格適中又不失優雅的作品,也更加貼近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I Can Pay”藝術節主辦方負責人表示,藝術品的低價並不等於低端,藝術要從“陽春白雪”中放下身段。幾百元、幾千元的藝術品並不代表沒有原創價值。2008年以後的藝術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在這種新的市場規則中,新的市場層級標準也會逐漸形成,這要求年輕人要懂得調整心態,順應變化。

版畫、衍生品帶動藝術消費

藝術家的簽名限量版畫、衍生品,一向是低價藝術品市場的主要品類。按照國際慣例,版畫的“原始價格”一般是原作價格的1/20左右。近些年,隨著國內複製品行業的逐漸成熟,版畫、藝術品原作複製通過高精印刷技術得到普及。

在市場相對成熟的西方,版畫也歷來是收藏家藏品的組成部分,其價格變動與原作保持正向相關。近些年,隨著製作技術的提高,藝術家或主創、或參與版畫的製作,版畫藝術作品風格也趨於多樣。市場中一批原創性、裝飾性較強,且價位低廉的作品出現,讓一些藝術品成為既可以裝點家居,又可饋贈的佳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藝術品消費。

由藝術家設計産品、與藝術作品進行結合的複合藝術産品,也不斷出現在一些青年藝術展覽上。這也讓藝術品成為一種“時尚裝飾品”。

從精英到大眾

藝術從精英走向大眾,在這個時代成為現實。隨著中國藝術院校的擴招,每年大量的藝術院校畢業生,懷揣著“藝術改變命運”的夢想加入創作大軍。當藝術創作成為一種大規模生産的時候,藝術品也從博物館、美術館的殿堂走向商場、家居。與此同時,藝術品消費觀念、模式也在順勢而變。

今年已經是第三屆的“I Can Pay”藝術節,在成立之初,組委會就確立了在平價的基礎上讓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的理念。藝術節組織者,也傾力將藝術節打造為具有大眾親和力的大型實體藝術交易、展示與交流平臺, 既為藝術家走向社會、大眾搭建通道,也為高雅藝術走進千家萬戶開通窗口。

在主辦方看來,這樣的藝術節使大眾能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更加輕鬆地享受藝術、接受藝術的熏染,從而提高個人的內在文化修養,成為一個物質與精神兼備的當代人。“I Can Pay”藝術節注重兼顧藝術性和可消費性,倡導“輕輕鬆鬆把藝術帶回家”和的理念,為每一位到場觀眾創造了“淘藝術品”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