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術院校大學生參展頻繁 青年藝術被過度消費了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12 11:19:11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最近一段時間“青年藝術展”扎堆:正在舉辦的第六屆成都雙年展繼續前五屆“新人特展”的模式,試圖進一步強化其“青年秀場”的品牌;自稱為“青年藝術第一推廣品牌”的“青年藝術100”項目也將開幕,海選出的百餘位中韓青年藝術家將共同參展。

今日美術館已經舉辦8年的藝術院校大學生年度提名展看起來姿態較低,據稱今年報名作品已達7000多件……可以説,近兩年來,青年藝術頻頻亮相、廣受追捧似成蔓延之勢。

一方面,通過展覽活動等各種平臺、以海選的形式為年輕人提供展示機會,爭取話語權,值得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如何避免過度消費藝術青年的創作能力,保持其良好的創作心態,充分挖掘其創作潛力,提出更為長遠的青年藝術扶持策略,更該引起不同層面的思考。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徐唯辛在部落格中如此寫到:“總體來看,現在的藝術學院大學生作品面貌多樣,生動活潑。但遺憾的是,大部分作品雖很精緻,技巧也不錯,但對現實關懷的作品太少,獨立思考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作品蒼白無力。這一點我非常同意西安美術學院彭德教授對當前藝術學院學生的看法:缺乏對當下的關懷,思想不敢冒險(大意)。”令他感慨的是,年輕藝術家們“從學校到學校,教材既不提倡獨立思考,也缺乏真實的歷史,普遍缺乏判斷力”。作為評委,“矮子裏拔大個,我還是按照主辦方的要求評選出了一定數量的獲獎者。”力推青年藝術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認為,雖然個別青年藝術家可能被過度消費,但一個展覽邀請他,參不參加是他自己的選擇。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面對各種展覽,青年藝術家還沒有到拒絕的時候,有機會參加就不錯了。

年輕人的熱情、徐唯辛們的感慨以及趙力們道出的現實反映著當下頗為複雜的問題。一方面,市場主導下的藝術學習和創作環境中,年輕人真正受到關注的機會少之又少,當下雖然各種大型展覽層出不窮,雖然有國家層面的“青年美展”和各種大小不一的主題展覽,但仍缺少針對年輕學子的低姿態的開放平臺,許多畢業即失業的藝術生堅持藝術創作的最大理想常常是參加或舉辦一次展覽;另一方面,由於藝術教育自身的問題以及很多展覽主題固化、參展機會難得,年輕藝術家很容易形成模倣盲從、避免風險乃至揣度主辦方意圖的創作。所以,相對於思想上的冒險而言,能夠參展才他們最期盼的。正是基於這種現實,一些人關於青年藝術被商業操作、把控的擔心也就並非多餘。

新時期學院教育培養出來的青年藝術家們的確存在底子不足、缺少社會關注以及獨立思考等問題,這些需要在現實的磨礪和自我的修煉中不斷改善,要想最終有所成就關鍵得靠自身的把握和努力。但對於整個藝術環境和未來發展而言,面對商業化的雙刃劍,對青年藝術家的公益性扶持、避免市場炒作、形成學術引領等並非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相關部門、院校有必要做好後學院教育和藝術扶持的規劃;市場中畫廊機構的運營、管理亟待完善,以真正發揮發現、提升青年藝術的功能;美術館等學術機構也應給予青年藝術更多關注和引導。藝術市場雲波詭譎,扶持推廣青年藝術原本是擺脫商業浮躁、著眼未來的做法,但願其積極意義不被新的浮躁和短視行為所銷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