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臺文化部門出面收購 藝術銀行買畫來出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17 11:56:09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有些人擁有非凡的視覺藝術創作才能,卻因無緣得遇伯樂或無處展示作品而一直藉藉無名;有些人對藝術品摯愛深切,卻苦於囊中羞澀而只能往家裏的墻上貼些名作的複製品;有些公共場所,因缺少藝術創意的點綴而顯得蒼白寡味讓人無心流連……碰到這一切,應該怎麼辦?且看台灣的解決之道——“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是個什麼東東?在一般人看來,藝術屬“陽春白雪”,那是文藝家的事兒;銀行則沾染了銅臭氣,是資本家的事兒。當藝術遇到銀行併合體,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本土藝術的福音

且慢説二者水火不容。藝術家也是人,不但創作有成本,還要吃飯睡覺租房子。這些開支壓力,在他們能“閒來寫幅青山賣”的功成名就之前,顯然是個不小的問題。名滿天下的荷蘭畫家梵谷一生窮困,不得不依靠其弟弟的接濟才能勉強維持生計。但並不是所有的藝術工作者都有一個有錢且願意接濟他們的親戚。如果能有一種方式,既可以為剛起步的藝術家提供經濟支援,又可以促進藝術品的流通提振他們的名氣,何樂而不為呢?現在,名為“藝術銀行”的福音真的來了。

過一段時間,台灣的松山機場、桃園機場、高速公路休息站、台北火車站、港務公司營運大樓、醫院和酒店大堂裏,可能出現一批帶著台灣本土藝術氣息的作品,並且不斷流轉、變化。並非這些公共空間的負責人忽然將預算倒向了藝術品投資——這些作品很可能是租來的,而且租金並不太高。因為,這是台灣“藝術銀行”計劃的一部分。

説白了,“藝術銀行”就是藝術家與市場的“仲介”,而台灣“藝術銀行”的“仲介”是政府。“藝術銀行”由當局文化部門出面收購本土藝術家作品,以合適的價格租賃給機關或企業美化空間,讓作品走進大眾生活,被更多人看見。這樣既鼓勵本土創作,促進藝術品市場流通,也培養民眾的美學修養。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