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場:關鍵詞“美術教育”
7日上午8時50分,“北平藝專與民國美術”學術研討會第二日的議程開始。首先,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副主編、研究員張鵬的學生代其宣讀她的論文:《嚴修父子與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嚴修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學者,是變革封建教育、倡導新式教育的先驅者。張鵬老師對嚴修父子如何“開啟民智與普及美育”、“考察、動議、實施津埠各類博物館和美術館”等活動做了詳實的梳理考證。評議員潘耀昌先生表示對於嚴氏家族的研究有利於中國近代校史的梳理,該論文充滿了問題意識,嚴修父子作為當時社會的精英,由他們的思考可見民國時期上層社會對於近現代美術教育的思考和共識。
接著,由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係副主任曹慶暉發言,主題“民國北京中國畫學教育體系演進初探”,從徐悲鴻進行中國畫學教育改革入題,談到中國畫進步價值説:“中國畫學教育”以及中國畫衰敗改良論:“寫實主義”等問題。評議員潘耀昌先生認為“中國畫學體系”這個詞很重要,中國畫在發展中對西畫的寫實主張和國畫傳統均有所舍取,我們現在所説的中國畫都是被“中國化”改造過的。
接下來,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萬新華的主題“也談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的中國畫教學”,萬新華老師認為徐悲鴻的地位和作用被人為神化,有些史事的演繹也存在著以訛傳訛的現象。他表示梳理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學系的中國畫教學活動的本意,也即是揭開遮蔽,辨明誤解,還原真相。評議員潘耀昌先生表示他認同萬新華的觀點,民國時期南京的美術教學經過很多人的努力,不能簡單的歸於徐悲鴻的影響。同樣,徐悲鴻的思想理論和具體實踐在不同時期也是在改變的。
第五場最後發言者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研究所講師劉禮賓,他的主題是“國立北平藝專之民國雕塑的發展——事件發生以及其深層意義”,談及蔡元培對“雕塑”的定位及他與徐悲鴻對雕塑家的提攜,其中有兩位中國近現代史重要的雕塑家便是滑田友和王臨乙。評議員潘耀昌先生表示劉禮賓老師對民國雕塑材料做了很詳實的收集整理,這對於我們認識中國雕塑的傳統和發展,中國雕塑的創作以及雕塑教育有很大的啟示。
第六場:關鍵詞“圖案教學”
短暫茶歇後,第六場發言開始。首先,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執行主編、研究員殷雙喜主講”實用與審美——國立北平藝專的圖案學科”,談及清末美術教育的西化轉型與實用美術主流。殷雙喜老師重點提到國立北平藝專的校長嚴智開(1894—1942)的教育舉措、東京美術學校與早期中國美術教育的相事件。評議人許平老師指出殷雙喜老師提供了豐富的資訊,形成了客觀的學術成果。
隨後,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講師周博的主題是“北京美術學校與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開端——以北京美術學校《圖案法講義》為中心的知識考察”。周老師個人收集了七本北京藝術大學時期的圖案法講義,通過對現存的七本北京美術學校《圖案法講義》的內容和知識來源的梳理,以小室信藏的《一般圖按法》為橋梁,聯繫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和英國的設計教育和知識狀況,從知識和思想傳播的角度考察了北京美術學校與中國的現代設計教育的知識起源問題。
接下來,由湖北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李中華發言:民國早期“北京模式”之圖案教育研究。李中華老師對20世紀以來,我國高等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經歷了“圖案——工藝美術——藝術設計”的發展演變進行了梳理。民國早期,從北京美術學校到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實施的“圖案”專業教育,是我國探索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模式的初始階段。此外,李中華老師還介紹了這期間先後施行的“中等”、“專門”、“大學”和“專科”等4種層次的“圖案”教育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