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武將木刻”個展在央美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6 14:03:37 |
文章來源: cafa.com.cn


2013年3月22日下午,由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的“溫故知新武將木刻”——中央美術學院青年教師武將個人作品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教學展廳開幕。學院領導、藝術家、學者、美院師生等紛紛前來觀展,到場嘉賓包括院黨委副書記孫紅培、壁畫係老教授袁運生、造型學院院長蘇新平、壁畫係陳文驥教授、版畫係李帆副教授、張燁副教授、王華祥教授、劉麗萍副教授、李曉林副教授、油畫係王玉平教授、戴士和教授、美術館王春辰副教授、青年批評家劉禮賓、旅美藝術家韋佳等等。

本次展覽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展覽共展出武將近兩年小型木刻“Expedit”系列、“十八描”系列、“相撲”系列、“民國人物”系列等作品共一百餘件。

以書架為基本構成單元的“Expedit”系列作品,每個小單元記錄描繪了藝術家的生活點滴,以及他筆下的電吹風、浴室等形象,以及大賣場、旅途的記憶、天窗、午後等系列作品,運用對比強烈的黑白語言、寧靜恒固的場景描繪,將藝術家恬靜的心理感受融入繪畫。

“相撲”系列採取以陰刻為主、間以陽刻的方式,通過一種東方化的版畫語言描繪日本相撲運動員、比賽場景、道具,遊走的線條非常生動,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形象鮮明、態勢生動,妙趣橫生。“十八描”系列作品,對語言的推敲、運用和發展更為直接,武將以小型版畫的方式刻印十八描人物,在兩個畫種、兩種語言的融匯、變化之中尋求突破和發展,體現了他對版畫本體語言的興趣和努力。

正如吳長江先生所言,武將以“日常化”與“小題材”作為創作的切入點,運用類似于“日記”的方式將個人的日常經驗進行加工整理和表現;在手法上選擇了最為質樸的手段,一刀一刀將他的感受銘刻在木板上,尊重材質,去除過分花哨的技巧以最本來的方法鐫刻的版畫一如禪宗直指人心,武將的版畫文質、舒展,玩味如璞玉明凈。

記者現場採訪了本次展覽的主角武將,以及同為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的教師王華祥、康劍飛。武將介紹説:“此次展覽是一個階段性的作品展示。展覽大概分為兩部分:一是像十八描這類作品是我很久以前就喜歡的題材,這回創作等於一種崇拜然後再現。二是生活,它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一直重視“人情味兒”這種東西,關於此類題材我會很自然的去做,這也就跟該展的主題“溫故知新”對接上。”

王華祥教授則對武將由寫實油畫轉向版畫的跨度之大印象深刻,“武藝作為一個油畫係科班出身的藝術家,後來迷上了版畫,這其實都在説明一個問題:藝術是相通的。從風格的角度來看,我比較喜歡他希臘瓶畫這類型的版畫,很單純的黑白色,融入剪影一樣的日本相撲。這種題材和形式,我覺得很好,裏面有一種歷史感。只有在過去的繪畫中能夠看到,雖不時髦,但又有一種新鮮感。另外,我注意到他的題材,有一些很生活化、很真實,這種心境我很欣賞。”

版畫係青年教師康劍飛副教授認為:“武將用的黑白語言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版畫語言。他作品帶給我的感受是對版畫語言的補充。”他談到:“我們做版畫的人一般會對主觀的東西比較敏感。而在武將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尊重客觀,在刀法和黑白處理上有自己的態度。他的展覽、畫冊、包括他這個人給我特別大的感觸就是乾淨。不僅構圖飽滿,而且就我個人來看還扭轉了那種要表達的形式,他把這種表達完全轉化成了一種生活態度。總之,他本人自身就帶給人一種安逸平和的感覺。”

以舊日的點滴回憶與日常化的個人感受融入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這也是藝術家對自身藝術經驗的一種認識與思考。四十不惑,四十溫故而知新,武將是言“何為故,何為新。是故,是新。非故,非新。是名故,是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