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李小山在《江蘇畫刊》提出:“中國畫已到了窮途末路。”然而,28年後,中國畫並沒有走入死衚同,而是與當代藝術産生交集,最具代表性的是呈現出多樣化而富有生命力的當代水墨。
清初山水畫大家石濤有雲:“筆墨當隨時代”。在當代藝術形態多彩紛呈的今天,傳統水墨也在進行變革,如何重讀傳統、傳承延續,成為水墨藝術家們關注的焦點,而融合了當代文化審美特性的當代水墨的興起,則為傳統中國水墨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和可能。當代水墨藝術正在以一種全新的嘗試,為傳統藝術形態賦予新的視角與可能。
不僅是山水和梅蘭竹菊
近日,一場名為“再水墨:2000—2012中國當代水墨畫邀請展”的展覽在湖北美術館舉辦,這些當代水墨作品從觀念形態到媒材式樣突破和超越了傳統水墨,吸引了大批參觀者。而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秋拍中,中國嘉德等多家拍賣公司都舉辦了當代水墨的專場拍賣。不論是展覽、學術梳理還是市場,當代水墨的不俗表現正在引起廣泛的關注。那麼,何謂當代水墨?與傳統水墨相比,當代水墨有著怎樣的傳承與變革?
目前,學界對當代水墨並無明確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代水墨是在繼承中國傳統水墨基礎上,與當代思維意識的聯姻,是藝術家運用個人經驗和當代藝術的創作手法,對傳統水墨畫的變革與重構,使之與當下的社會生活發生了更緊密的聯繫。
“當代水墨是一個還在進行時的概念,我們為了在市場上和學術上有一定的區分度,所以生成了這樣一個概念。”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表示,他認為,水墨的當代性主要體現在它的先鋒性、研究性和前瞻性,當代水墨並不是在筆墨上脫離傳統,而是藝術家在傳統基礎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讓傳統的筆墨與當代的思維産生連結。
策展人楊維民從20世紀90年代就一直關注當代水墨的發展,並策劃多次當代水墨展。他表示,當代水墨實際上是一個發展中的狀態,它與上世紀80年代關於形式美、筆墨等於零的大討論有關,也與當時出現的實驗水墨相關聯,更與後來時興的新文人畫和都市水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不能為當代水墨定性,水墨的當代性就是一種對待中國畫的態度和立場,這種態度或立場是對現時性的思考和感知方式,它不具有普遍和統一的模式,而是多元並存的一個鮮活狀態。
基於這樣的思考,從事當代水墨探索的藝術家先後開始了對傳統的再借鑒與再開拓,這就令新水墨創作在新世紀以蔚為大觀,進而形成了既不同於西方現當代藝術,又不同於傳統藝術的新創作。不僅如此,水墨與當代藝術的結合大大豐富了水墨藝術的生命力,也使得不同門類的藝術家都能夠參與其中,讓傳統水墨煥發了別樣光彩。
如“再水墨”展覽中展出的尚揚作品,便是將油畫創作與水墨的嫁接,而谷文達和徐冰的裝置藝術,則使水墨從平面走向三維,此外,李孝萱、李津、武藝等藝術家創作的架上水墨作品,用傳統的筆墨表達當代生活與人性,讓水墨的題材變得更豐富、廣泛。
“傳統水墨的表現力是有限的,它反映的主要是畫家感受到的第一自然,比如説山水花鳥這些題材。”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表示,“我們今天的視覺景觀和社會文化主題都變得豐富多樣,因此中國畫就面臨著如何成為當代文化載體的問題。而在實驗水墨的畫家那裏,他們努力把水墨的語言和當代文化的主題聯繫在一起,這些作品非常貼近我們的現實,也具有當代文化的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