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民營美術館:方興未艾中待解的課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08 10:58:42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美術館作為高端的公共文化設施,以往歷來由國家興辦,而今上海已有一些已開放或正待開放的民營美術館,一舉改變這個格局,其意義不僅在於豐富了城市文化生活,還在於參與鍛造了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積澱長鏈。放眼全國,都市化較為成熟的北京和上海走在了催生民營美術館的前列。這表明隨著民間財富的增長和文化意識的覺醒,一個超越或補充行政性構思,由社會力量興辦高端公共文化設施的時代正在到來。然而,與歐美不同,民營美術館在中國土地上是一個新生事物,誕生之後如何生存、發展乃至塑造聞名中外的品牌,將産生一系列理論和實踐上必須面對的課題,迫切需要主辦者和理論界共同探索,根據國情和環境予以清晰破解。

民營美術館首先面臨的問題是,應該按照怎樣的標準運作?

據我所知,多年前文化部曾制訂過詳盡的中國造型藝術博物館(美術館)規則,但只針對國有的美術館/博物館,尚未考慮到日後紛紛崛起的民營美術館/博物館。毫無疑問,國有的美術館所擁有的資源民營美術館不能相比,如果要求兩者同等配置、同樣運作,顯然不合理,也做不到,會使民營美術館失去存在的獨特性。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有一些在世界美術館歷史上形成的基本宗旨和功能,無論國有還是民營的美術館都應該遵循,否則也無法稱其為美術館。這些悠久的基本宗旨和功能包括:對本國本民族文化藝術進行甄選、展示、保存和傳播,與各國各地各民族文化藝術進行交流和介紹,向社會大眾提供均等的藝術教育和享受。這些基本宗旨和功能決定了美術館無論其所有制是何種形式,都必定是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哪怕最私人的性質也概莫能外。

當民營美術館在中國競相而起之時,明確以上基本宗旨和功能,對於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非常重要。這並非要求民營美術館的功能要像國有美術館那樣大而全,它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在學術選擇上靈活地做強某一方面,辦出自己的特色。民營美術館較少受到行政架構的束縛,較少受到宣傳任務的指派,有著寬泛的改革自由度,在堅持基本宗旨和功能的前提下,有條件探索高效的、有活力的美術館發展新路,這正是人們對它寄予的期盼。

民營美術館將如何處理與藝術市場的關係?

藝術責任、藝術品格的追求,與維持日常運作必須承擔的經濟壓力,似乎是始終伴隨民營美術館的一對矛盾。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中,不乏有的美術館與畫廊混淆界限,將一些展覽變成炒高畫家作品價格的手段,導致美術館的性質發生異變,最終喪失社會地位和信譽的事例。與國有美術館相比,民營美術館缺乏政府補貼的經濟支援,也較少行政制約和社會監督,因而更容易産生試圖將美術館變成營利平臺的“失格”現象,這恐怕是它在今後發展道路上的一大誘惑,也是一大致命隱疾。

按照國際社會的界定,美術館超越藝術商業而獨立,永遠只對國家和民族的藝術歷史負責,這是它與營利性的畫廊的根本區別。在這方面,瑞士的Beyeler美術館具有參照性。這座創立於1997年的私人美術館,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因創造了首屈一指的觀眾訪問量,被公認為瑞士最成功的美術館。在訪問中了解到,它的成功就在於讓藏品遠離市場。Beyeler美術館在社會外界的評判、干預與監督中思考自己的位置,謹慎地維護自身形象,認為私人美術館的運營應堅持其單純性,如果把多種功能交合在一起,將會減弱聲譽和降低功能。正是這一點,使它贏得了公眾的尊敬。誠然,資金來源是中國的民營美術館無法躲避的難題,歐美相同機構解決這一難題的方式除了尋求政府資助,還普遍地成立董事會或基金會,向社會募集資金,這就要求把私人美術館置於社會結構之中,與擁有財富的精英階層共用共建,而不是看成一己私有。這是值得中國的民營美術館研究和吸取的。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