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張恩利:藝術市場面前保持冷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1 20:02:49 | 文章來源: 《頂層》

左起為:王薇、張恩利、喬志斌、林琳

個展:豪華陣容下的灰度空間

2011年12月8日下午,張恩利個展開幕式的來賓堪稱“陣容豪華”,各路人馬逐一到場。即便你不是藝術財經雜誌的寫手,相信也可以輕易地嗅到該畫家的市場價值走向了——收藏係的王薇、余德耀、喬志斌、管藝來了,美術館係的朱彤、何炬星、周鐵海、劉迎九來了,畫廊係的高鼻子們勞倫斯、Arthur Solway、Mathieu Borysevicz來了,拍賣行的資深美女林琳、孫佩韶來了,藝術圈的畫家朋友們也來了。但最最特別的,卻是他的粉絲,老中青三代都有,還擠到發佈會臺前,跟一眾攝影記者爭搶地盤,然後在發佈會後包圍著他,求籤名求合影。這種現象一般在演藝圈以外並不太常見,但張恩利讓我們見識到,畫家也可以有很熱血很外露的粉絲群。

開幕式開始時,電視紅人袁鳴擔當主持。她用電視臺“規定的”鄭重而關切的口吻詢問藝術家“之後的路要如何繼續走”這種,張恩利則“弱弱”地給出了“走下去走到不能走吧,一切總會結束的”之類跟場合特別不諧調的幹澀回答。

策展人張晴的發言《灰度感受》足夠學術,其中有一句很得我心:“在物的現場,人還沒來,或人來了又走了。”的確,感覺他的畫,都是舊主人搬家撤離後或是新主人尚未搬入前的空間裏的零落雜物。試想,徜徉在美術館的富麗廳堂,突然滿眼都是剝落的浴室馬賽克、空的瓶子、舊的床墊、軟的皮管,你會覺得:疏離這種詞形容的就是這種感覺。那些畫作,顏料很薄很透,色彩輕輕柔柔的也不很用力的樣子,像是用不太經意的筆畫些不太經意的東西。

整個展覽開幕式,于我個人而言,一份生硬感揮之不去。展廳很主流,主持人很主流,策展序言寫法亦很主流,而在這一片主流的圍繞與烘托中,跟“主流感”不搭的畫家以及他的那麼有“邊緣感”的畫們確實是種生硬的存在。於是我帶著一定量的好奇去訪問張恩利,同時想了解他對目前藝術市場的個人觀點。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