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解讀各館:藝術在藝術之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1 18:01:04 | 文章來源: 《美術觀察》

負荷沉重的一縷煙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安尼施-卡普爾作品《升天》

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英籍印度裔的著名藝術家,1954年出生在印度孟買。上世紀七十年代留學並定居在英國倫敦,從此便專注研究西方的宗教與哲學思想,從完全的當代角度進入全球化的文化範疇內進行他的藝術創作。1990年,他代表英國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獲得了國際評審小組授予的"Premio 2000"大獎,1991年他因卓越的藝術成就而榮獲特納獎。

在威尼斯的聖喬治大教堂內,安尼施裝置了他的大型裝置《升天》(Ascension)。在高大的教堂的正中央,一股白色的蒸汽旋,盤旋向上。

這一個氣旋的蒸汽來自於教堂中央一人高的圓柱狀蒸汽發生機器;四週四根高大的櫃子內則各裝有12個大風扇,由此在大廳內産生旋轉的氣流;屋頂的管道將上升的蒸汽不斷地吸入;屋頂上裝有輔助的射燈,讓觀眾能夠通過斜射的光線,在光線不夠明亮的時候也能看見蒸汽旋的形態。

蒸汽旋並不是清晰可見的,它時而造型清晰,時而幾乎飄散。風扇群發出機器的噪音,風聲呼嘯。

歐洲大型教堂都是耗盡歷代工匠與設計師心血的光線作品,意圖溝通人與上帝,營造出神聖的光線效果,向上延展的空間造型。特別在教堂正中間的位置,所有的柱子與肋拱將線條集中在頂部,將所有的上升勢能都在此處展現出來。早晨與傍晚,四週的窗戶與門會産生“聖光”一般的斜射光線,投射在這裡。而白天,教堂頂部的採光洞裏,都時時産生一縷自上而下的照明。安尼施增加了一個射燈,保持始終有斜射的光線,投射在教堂正中央的氣旋上。安尼施借助了教堂的經典空間,設置了這麼一件帶有宗教色彩的作品。

安尼施的藝術創作精彩採用簡單,流暢但卻極其抽象的造型,強烈的使用“凹”與“凸”,“正”與“負空間”,“空”與“有”的強烈對比,經常使用正紅,或銀色等鮮艷異常或帶有鏡面反光的顏色,總是超越人類視覺感知的極限,創造出難以捉摸的視覺體驗。雖然他的作品總是使用極其簡練的材質與元素,但卻經常通過各種難以用視覺捕捉的強烈的扭曲結構,誇張地展現人類眼睛的“不確定性”,並以此探討著“永恒”,因此他的大型裝置作品經常帶有令人難以抗拒的莊嚴與空寂。

他曾經在長青畫廊的個展中裝置過這個系列裝置作品的一件,使用了白色的環形墻體,蒸汽從木質地面上直接升起。而在古根海姆的另一件,安尼施則直接使用了清晰濃厚的紅色的氣體。這兩次設置都産生了比在聖喬治教堂的這一件作品更加明晰,簡歷,整體的效果。而由於教堂建築空間的特殊性,聖喬治教堂的這一件作品,則混合了宗教的“神聖”感。

也許是古代建築的環境所限,在聖喬治教堂的這一件作品裏,風扇和蒸汽發生裝置的設置與教堂的經典結構並沒有很好的結合,甚至有些互相干擾。上升的氣旋也經常過於散亂稀薄。最善於把握現象學,知覺,和心理學之間互動關係的安尼施這一次似乎有些失去了控制,虛幻柔弱的上升氣旋顯得那麼的不堪負重,隨時都將飄散,轟鳴的沉重的機器將神聖的“升天”幼苗牢牢地鎖在地面上。

安尼施-卡普爾作品《升天》評論圖表



圖形上下細長,作品的控制稍顯不調

一:安尼施在藝術領域建立起自己強大的感知體系,激烈並厚重。

二:蒸汽這種難以捉摸的視覺元素,在安尼施的手裏,顯得那麼曖昧飄忽。

真實或現實:安尼施的研究從現實中抽離出純粹抽象的人類感知,以強烈卻不可琢磨的視覺體驗來拷問意識。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