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政協委員何水法呼籲復興兩宋院體畫(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9 18:46:51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全國政協委員、畫家何水法 記者胡雪柏攝

兩宋院體繪畫結合了科學的觀察與嚴謹的訓練,並可以成為當代中國畫創新的根本基礎之一——昨天,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水法在“兩會”間隙接受本報專訪,在談到復興兩宋院體畫傳統時表示,希望在浙江與河南有關領導、部門的扶持下,邀請兩宋繪畫創研領域有成就的專家、學者,成立兩宋院體花鳥繪畫合作中心,在復興兩宋院體畫傳統的同時,逐步推動兩宋院體繪畫申遺工作。

關於提案

復興兩宋院體畫傳統

全國政協委員何水法今年參加“兩會”,準備了多個提案建議,其中建議杭州、開封兩大古都,攜手復興兩宋院體花鳥繪畫傳統,備受業內人士關注。

據何水法介紹,唐代正式確立花鳥畫科,至北宋時期,由於翰林圖畫院的體制、規模、人才都日趨完善,院體花鳥畫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代表著中國花鳥畫的最高水準,是公認的傳統藝術高峰。而開封和杭州,也成為同期的中國繪畫藝術的坐標之城。“兩宋院體繪畫非常注重生活和詩意,完全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藝術境界。”

何水法説,院體繪畫雖然主要是工筆畫,但它與現代工筆畫截然不同。“現在的工筆畫,説句不好聽的,就是工藝美術品,缺少氣韻與意境。”何水法説,在他的大寫意花鳥繪畫的創作生涯中,如果沒有院體繪畫學習期間形成的情緒感受、造型把握、線條控制能力,是無法推動他的寫意畫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然而由於認識和判斷存在著爭議和誤區,業界人士對院體繪畫的確切價值,目前還有相當程度的混淆,一些年輕畫家更是不知兩宋院體畫為何物。基於此,他在“兩會”上提出復興兩宋院體畫傳統的提案。何水法表示,他所説的復興,是指在兩宋院體繪畫基礎上發展、創新,並不是簡單的模倣與照抄,與此同時,建議有關部門能夠邀請兩宋繪畫創研領域有成就的專家、學者,成立兩宋院體花鳥繪畫合作中心。

除了提議復興兩宋院體畫傳統的建議外,何水法還提出了關於加強海外華人華僑子女傳統文化培育、促進與周邊國家文化藝術交流、對勞模和英烈家屬進行扶助等五份提案。

關於美術館

國寶不能束之高閣

今年“兩會”召開前夕,中國美術館免費向公眾開放。何水法透露,他三年前的兩會提案就曾提議美術館、博物館免費開放,而今完全實現了,他非常高興。“除了這個提案,我當時還有一個提案,就是不要讓國寶藝術長期束之高閣。”

何水法説:“我去國外常常能在博物館、美術館看到大家經典原作。但是,在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裏卻常常看不到。”在國外,每當他看到一群孩子站在一幅名畫原作前,有老師在給他們耐心講解時感慨萬分,“我當時非常羨慕,他們輕易就能接觸到大家的藝術經典,但是我們的孩子就很難有機會。”何水法説。由此,他建議美術館和博物館在免費開放的同時,也要將經典的藝術作品陳列出來給大眾欣賞,開放不能僅僅是個姿態。

關於創新

願意活到老學到老

對於眼下有許多年輕畫家在探索著用西洋畫的技法畫國畫的情狀,何水法堅決反對:“我知道,現在有很多畫家用丙烯等畫油畫的原料來畫中國畫,我覺得這個不叫中國畫。畫中國畫,還是要用中國畫的顏料、用宣紙、用毛筆。唱京劇用二胡、京胡伴奏,你能用薩克斯伴奏嗎?這不是唱京劇,這是胡鬧。這種畫法不是創新。”

對於某些畫家閉門搞創作,何水法説:“畫家得在大自然中尋找養料啊。你遠離大自然,脫離生活,怎麼會有新鮮的生活感受,作品裏怎麼會有新鮮的東西?”他稱自己多年來一直堅持戶外寫生,曾經11次上菏澤畫牡丹。“近些年,我經常去國外,在那裏我看到了很多國內看不到的花卉,比如鬱金香、紫羅蘭,看著它們我就在想著如何用中國畫去表現。”

何水法説,吳昌碩等大家的作品停留于梅蘭竹菊,現在他的作品裏出現了更多國外的花卉,從某種程度上來説,也算是一種創新。此外,從宋代蘇軾始,傳統的中國畫裏就離不開石頭,而何水法早期的畫中也多有奇石陪襯,“我反覆思量,覺得都幾百年了,花鳥畫的程式都沒有突破,這樣畫下去不行,必須有所突破,於是我‘拔石而去’。”何水法説,創新是藝術家乃至藝術品的生命,為此,他願意活到老學到老,而不是守殘抱缺啃老本兒。

關於生活

愛花也愛外國歌手

何水法曾為作家安妮寶貝隨筆《素年錦時》創作了4張插畫,還為麥家長篇小説《風語》設計了藏書票。提及與作家合作畫插畫,何水法説,自己並不是古板之人,很喜歡接受新事物,也願意嘗試有意義的事情。“一花一草皆有情。因此我在創作中在深度理解文本之後,用筆下或熱情奔放或低沉悲傷的花卉,來與作者用文字傳達出來的感情色彩相契合,力圖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那種意境和心聲。”何水法説,其實為文學作品畫插畫是有傳統的,現在畫家們都奔著金錢去畫大幅的作品了,少有能為文學作品畫插畫、給作家當陪襯的畫家了。他希望自己的行為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所謂“畫如其人”,何水法的畫用色亮麗而明凈,他的穿著也讓人眼前一亮,偏愛大紅色。何水法説:“這是我性格使然。我喜歡紅色的衣服,穿起來很喜慶,心情就很愉悅。”或許正是因為個性樂觀開朗,何水法對盜冒其名的畫作常常一笑了之。

生活中,何水法愛花,不僅愛畫室裏的花,愛花圃的花,更愛大自然的花。他還很喜歡聽外國流行音樂,“我家裏兩抽屜外國音樂CD,瑪麗亞·凱莉、惠特尼·休斯頓、義大利盲人歌手安德烈亞·博切利都是我喜歡的歌手。”何水法説。

何水法1946年8月生於杭州,198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係花鳥畫研究生班。現為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何水法曾對兩宋的花鳥畫作過精深的研究,因此,他的工筆花鳥結構嚴謹,用筆圓潤自如,設色典雅秀逸。其多幅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勤政殿、懷仁堂、釣魚臺國賓館收藏。(記者 袁洪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